【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中国军事发展体系中,炊事兵一直是非常经典的存在,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在独特的作战思想下,炊事兵屡有不凡表现。在后世社交媒体上,出于敬仰亦或是钦佩,这些带有浓郁传奇色彩的故事广为传颂,也衍生了种种传说,在一定程度上神话了这个群体。而很有意思的是,当海军开始走向大洋、大力发展航母时,其舰载炊事兵也由于特殊环境而书写了新的故事,再次增加了炊事兵的荣耀。
▲航母舰载机与保障人员融合的经典一幕
按照近期《央视军事》的报道,在辽宁舰上的一次歼-15起降训练中,航母炊事兵穿上彩色马甲,直接参与了歼-15的起飞保障和降落系泊,完成了在航母上从后勤职位到一线关键位置的跨越。并且这已经不是航母炊事兵第一次有这种表现,早在2021年9月《央视军事》就报道了辽宁舰炊事代表队,在千人练兵的“擎鹰三项”比武中,直接参与舰载机起降保障的消息。如此华丽的转型为中国军队的炊事兵书写了新的故事,而事实上,这其实也是海军在航母大发展时期的真实写照,更是大型航母上众多舰员的常态。
▲在《央视军事》报道中的辽宁舰炊事代表队
按照官方报道的消息,6万多吨的辽宁舰最多可以搭载近2000人,其中航母舰员约1300-1500人,航空人员另有约600人。从表面上来看,这支人数众多、训练精良的队伍,足以满足航母的正常人力需求,而实际上航母对于人力的需求几乎是没有上限的。特别是在高强度训练和战时状态,像舰载机系泊、弹药装载维护等岗位,对于人力的需求将大幅上升,因此衍生了各国航母人员的通用培训方式——多任务。具体来说,除了舰载机飞行员和指挥人员等高水平岗位外,其他普通舰员在基本职能之外还需要学习一门辅助技能,以实现在主要职位之外,利用空余时间兼任其他职位,减少人员进驻规模。
▲大量舰载机运转对人员的需求非常恐怖
当然,一般来说兼任职位的技术需求相对较低,往往都是后勤、支援、辅助性质的简单岗位,对经验的限制并不是非常苛刻。这也就出现了航母炊事兵业余时保障歼-15起降,航母地勤经常在厨房打下手,航母舵手兼职医疗救助,航母后勤变身消防人员的种种情况。这种身兼两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航母对人员的恐怖需求,当然也对航母人员的培训提出了非常高昂的要求。事实上,国内虽然在航母领域起步较早,但对于人员培训则按照惯例予以高度重视,在辽宁舰尚处于海试阶段时,就特意安排了一艘航母训练舰与之随行,实现了以一艘航母训练两套人员的高效率培训方式。
▲两艘航母与一艘航母训练舰合影
在山东舰下水后,辽宁舰作为官方定义中的“训练舰”,更是为其提供了大量训练有素的航母操作人员,为保障山东舰迅速形成战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福建舰应该也会有同样的待遇。从这一点来说,辽宁舰作为一艘舰龄34年的航母,又是性能有限的滑跃设计,虽然战斗力受到一定限制,但在人员培训和国产航母起步等领域,确实是起到了核心作用。当年国内花费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手中,买下这艘锈迹斑斑的航母,又花费数倍于购买价格的代价运回国内,虽然开支高昂,但最终获得的收益也确实远在支出之上。当然,国内目前航母运作经验还极为有限,两艘6万吨滑跃航母虽然已经形成战斗力,但人员架构仍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当年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已经浴火重生
举个例子,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中,日本海军虽然击沉了美国海军的“列克星敦”号航母,但自己的“翔鹤”、“瑞鹤”号航母也被击伤,舰载机损失70余架。为了保障接下来的中途岛海战需求,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原本想将其他航母上的部分舰载机和飞行员调到“翔鹤”、“瑞鹤”上,再充入部分新飞行员和新飞机补满编制,使得6艘大型航母都能投入战斗。但当时日本航母搭载的舰载机和飞行员,和航母本身在编制上是一体的,日常训练中几乎没有跨舰起降的科目。这种大面积调动不仅在行政上存在巨大阻力,在技术上对飞行员、地勤适应陌生作战环境,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终未能成行,中途岛海战以日本海军战败收尾。
▲美国海军航母的混编舰载机联队运作确有可取之处
相比之下,无论是当时的美国海军,还是经过冷战数十年高强度磨砺的现代美国海军,在这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如今其10万吨航母搭载的舰载机联队,虽然下属战斗机、电子战机、预警机、直升机等不同机型,但往往能通过岸上训练以及其他方式进行整合,实现每艘航母海外部署时,搭载不同混编联队的理想状态。国内海军目前两艘航母都搭载了新型舰载航空兵旅,组织架构也同样是混编模式,但目前尚未出现两艘航母上的航空兵旅,互换航母平台运用以强化作战能力的报道。
▲中国海军航母舰载旅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在航母发展早期,这种一艘航母固定搭配一个航空兵旅的模式,有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但如同几十年前日本海军的战败经验一样,这种模式一旦出现战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予以补充。因此,随着更大型、更先进航母的出现,海军对航母人员尤其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势必还要更上一层楼,以更灵活也更具战斗力的模式,实现海军在远洋航母上全面突破。从这一点来说,如今国内在航母人员训练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并不是骄傲的本钱,未来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