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骑兵如何在战马上使用长枪,真像电影里那样骑枪对冲吗?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古代骑兵如何在战马上使用长枪,真像电影里那样骑枪对冲吗?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人渣啸西风

字数:3295,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相对于步下的武艺来说,马上武艺普通人是比较陌生的。骑兵刀现在还有保留的骑兵连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刀砍草人的表演,但是如果说起古代马上武艺最常见的骑枪,对此有了解的人就很少了。大家都知道古代骑兵都喜欢用骑枪,但是说到具体怎么用,似乎就只有欧洲骑士骑枪对冲的画面,看起来只能拿着骑枪什么都不做,用骑枪指着对方冲过去就完事了。感觉好简单好枯燥好没技术含量。而现实是,怎么捅中对方不被对方捅死,这是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骑在马上怎么使用长枪。

马上武艺当然不可能是看起来只是把长枪端平了让马冲这么简单,毕竟肯定不会有人根本都不反击,就是站在那给人捅。战斗中,大家都想杀死对方,那么比如大家都用长枪,敌人也拿长枪打算捅你,你要怎么做呢?老老实实啥都不做,只是拿枪指着对方等马冲上去互捅?那两人不就都同归于尽了?如果来个老电影里常见的镫里藏身之类的技巧,确实可以躲开对方捅刺,但是你也没有办法攻击对方不是吗?所以显然这些都不是什么好的方法。

骑枪的使用技法有很多,骑枪哪怕只是捅刺也分至少四种持枪手法,分别是:单手正手持枪,单手反手持枪,双手正手持枪,双手反手持枪四种基本持枪方式。当然具体在每种类别下其实也有不同的手法,这里就不细说了,先介绍这四大类的持枪手法。

上图为清代郎世宁所绘的《阿玉锡持矛荡寇图》,这是比较标准的单手正手持枪,这种持枪方式最著名的就是欧洲骑士们最喜欢用的夹枪冲锋。到现在为止欧洲还有一些穿着盔甲进行夹枪冲锋比武的表演赛。观众们往往看到两名骑士错身而过的瞬间,骑枪都撞断了,觉得十分精彩。

但实际上这种表演是很安全的,这在于马的跑道,一般这种表演赛两匹马的跑道都在自己的右侧,这样右手持枪往左捅,一下就能把本来就做的比较脆弱的空心骑枪别断。观众们觉得骑枪都撞断了,简直玩真格的,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表演而已,相对还是安全的。在古代,真正的骑士不管是马上比武还是战场冲锋,需要抢占的是左手位,这样才能保证右手的骑枪和马匹冲击角度相同,这样捅中对手,即便是穿着全身盔甲,依然很容易因为马匹奔跑的强大动能刺穿盔甲杀伤敌人。即便是马上比武用的加厚盔甲,在当时也有很多贵族乃至国王在骑枪对冲中意外身亡。所以英国等老牌国家开车都是靠左行驶,就是源自于骑士抢左手位。只是美国独立后为了显示与英国不同,就非要靠右行驶,导致现在靠右行驶反倒成了更广泛使用的交通规则。

▲高桥马鞍

这种单手正持枪的握法,因为捅刺的发力很正,几乎是和马匹冲击的方向角度相同,这样刺中敌人冲击力很强。欧洲骑士也都是在高桥马鞍出现后才开始广泛使用这种夹枪冲锋的方式,在此之前这样夹枪冲锋很容易捅到对方时反而因为反作用力把自己撞下马。这种持枪方式因为单手持枪,对于长枪的超控性相对偏弱,对于自身左侧的攻击只能拿盾硬扛,所以更适合大规模成队形的冲锋。也就是后期板甲出现,因为板甲防护面积很大,但是视野狭小,导致难以用出复杂的技术,才成为马上比武的方式。

上图为亚述末代帝王阿树尔巴尼帕位于尼尼微北侧宫殿的浮雕,可以看的比较清楚,这是单手反持枪的方式。这种持枪方式主要流行于马镫出现前,因为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马匹冲得快了,刺中敌人时反作用力很容易让自己落马,而且刺中敌人后也不很好拔出长枪。所以单手反持枪更多的是向斜下发力捅刺,因为发力方向和马匹冲锋的方向并不一致,所以冲击力相对较小,而且拔枪也很顺手,向上一提即可,如果冲得快了,手腕自然转动,向前一提就能从已经错身而过落在身后的敌人身上拔出长枪。不过这种持枪方式也并没有因为马镫的出现而消失,依然有这种持枪方式在继续使用。这种持枪方式一般握住长枪相对靠中间的位置,相比欧洲夹枪冲锋持枪在长枪的后部来说,哪怕两人用同长度的长枪,反手持枪也要短一截。所以一些武艺高强的人,会先用另一只手拨开甚至抓住对方先捅过来的长枪,然后反手持枪短这么一节,正好可以在拨开对方长枪后捅中对手。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双头枪,握枪杆中后部,正手一击不中立刻顺势调转枪头改反手持枪再捅一次。也因为冲击力较小不易落马,近代骑兵因为不穿盔甲,面对无甲对手,不需要太强的冲击力,所以近代骑兵也经常使用单手反手持枪的手法。

上图为清代《兵技指掌图说》,这种双手正手持枪的方式是中国,乃至东亚最为流行的持枪方式,这种持枪方式的优点自然是双手对于长枪的操控性很强,能够做出的技术动作大大增加,相当一部分步下长枪的技术在马上也能用的出来,可以比较容易拨挡对方的武器并顺势进行反击,而且还可以比较方便的倒手,保证无论敌人从左右两边哪边冲过来,都可以较为方便的攻击到。不用专门去抢左手位,在马上进行格斗更加的灵活多变。也可以使用类似步下枪术的滑把技巧,前手虚握,后手握住枪杆后部把长枪推出去,这样等于凭空长出一米左右的距离,可以很容易干扰对方对距离的预判。

甚至于两名战士骑马追逐,接近并排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复杂的攻防动作,这是单手持枪绝对无法做到的事情。双手正持枪既可以冲锋,也可以在骑兵缠斗时进行作战,如果是长刃的马槊一类武器,还能用出一些挥砍的技术。可以说双手正手持枪各种优势都非常明显了,所以这种持枪方式在东亚广为流行。

上图为撒马尔罕古城大使厅壁画,《唐高宗猎豹》,可以看到是比较清楚的双手反手持枪的姿势。这种持枪方式比较少见,一般主要对付位置较低的对手。也可以两臂伸直探出马侧捅刺侧面冲过来的对手。当然也有用双头枪这种两头都能捅的长枪,不必倒手,直接调转枪头变反手捅。但无论如何,这种持枪方式适用范围较窄,可以算是四种持枪方式中最冷门的持枪方式了。

马上使用长枪格斗的技法很多,四种持枪方式也都可以不断转换,并不一定非得拘泥一种持枪方式,不同情况换用不同的手法。具体应用上,以对手也是同样持长枪的骑兵为例。比如可以双手正持枪拨开对方刺过来的长枪然后捅死对方,也可以单手持枪控制马速让对方预判失误然后捅死对手。如果对捅中对手没太大的把握,也可以捅对方的马,毕竟马比人多一个身位,双方都握长枪后部去捅刺,肯定是先捅到马。如果对方身穿重甲捅不进去还可以拨开对方长枪,顺势倒持枪用自己枪尾把对手砸下马。如果对方有马铠,也捅不进去,还用把长枪伸出去绊对方马腿的技术。还有一只手抓对方骑枪,另一只手捅对方的技术,甚至还有空手夺对方骑枪的技术。

现实不会像影视剧或是动漫游戏中那样大开大合,长枪挥得跟个直升机一样。现实中动作越小破绽越小,越不容易被对方预判,旁边的人可能根本没看清楚怎么回事,一边就已经落马了。毕竟艺术作品的需求就是让观众看明白发生了啥事,但现实就得让对手看不清到底发生了啥就死了才是最好的。

最后假设一个对抗场景,来举例让大家更方便理解马上武艺。假设你和对手骑马持枪相互开始对冲,你打算拨开对方的长枪反捅,但是怎么才能保证一定拨得开呢?对方单手持枪,那你双手持枪,两只手肯定能拨得开对方一只手。但是对方看到你双手持枪,他肯定知道自己单手拨不动,他也不想死,那怎么办呢?对方一只手拿缰绳可以更方便控马,于是对方在你看准了打算拨的瞬间让马减速,你一下拨空了,他就打算趁机捅死你。但是你反应很快,在拨空的瞬间决定改捅对方马,毕竟枪头在最前面,距离马身还有一截距离,拨枪动作不太大的话,是可以做到紧急变招改变角度捅马的。于是在对方捅中你之前,对方的马先倒了。对方落马可能直接摔断了脖子,穿盔甲也没用。然而你们两人的博弈过招只发生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没有艺术作品中俩人长枪挥的各种残影光芒,也没有乒乒乓乓打半天,旁观的人可能只看到俩人对冲然后其中一人就连人带马滚地上,他们可能还觉得好无聊,两个人就是简单的冲上去刺了一下就完事了,但实际上其中双方进行了快速的多次变招。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