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这是夫子关于君子之道的论述,也是非常高的标准,我们羡慕这样的人生态度,但要做到却非常困难,即便夫子本人也曾表示“我无能焉”。而在今年由凤凰网军事出品,与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英雄人生》第二季节目中,我们在采访中结识了一群真正的君子,他们用在自己的人生中,勇敢地面对命运,坚守自己的品格,无愧君子之道,无愧英雄之名。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老人名叫孙佑杰。
“生要立大功,死要当英雄”
孙佑杰,1926年3月出生于山东文登。在他11岁时,日本侵略者就攻陷了他的家乡。他曾亲眼看到家乡父老被日寇赶入大海中扫射,也曾亲眼看到天福山与昆嵛山上点燃的抗日烽火。在那个血与火染红天空的年代,成千上万山东壮士,义无反顾离家从军,点点滴滴直至百川汇海,无数人战死在山海之间,但更多的人组成了名震华东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在那片英雄的土地上,一个念头被植入还在上学的孙佑杰的心中,“生要立大功,死要当英雄”。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孙佑杰在18岁那年离开学堂,参加八路军,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当时,经过与日寇的七年血战,八路军已经解放山东大部分地区,兵力扩充至20余万人,成为全国最强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并正在紧锣密鼓地整编部队,准备对日军进行大反攻。在这一过程中,山东八路军也更加注意对知识青年的保存与培养。孙佑杰因为较高的文化素质与音乐、美术天赋,被选送到栖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即“抗大”)山东第三分校学习。
没能加入一线战斗部队,是孙佑杰一直以来的遗憾,但在抗大学习期间,他也逐渐意识到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在1945年的栖霞,抗大的学员们除了日常的训练和学习之外,还承担了另外一项工作——胶东抗日烈士陵园的建设工作。
1945年春,胶东人民决定在灵山修建抗日烈士陵园,安葬近八年来光荣殉国的烈士忠骨。这是一个十足英勇的决定。当时的日寇仍盘踞在烟台与青岛等地,挟制着胶东抗日根据地,而灵山则正位于胶东半岛的重心,近旁便是从烟台到青岛的交通线。当时,没有人预料到日寇会在那一年投降,胶东军民做这个决定时,一同定下的还有守土不失的决心,他们决心守护自己的家园不再沦陷,守护自己英雄们的陵墓不受侵扰。成百上千的石匠、木匠汇集灵山,在山顶,用巨石建造烈士纪念塔,将数万烈士的英名刻下,聚拢铜料铸造任常伦烈士的铜像,树立在纪念塔旁。重建中国共产党胶东党组织,并打响胶东抗日第一枪的理琪烈士的棺椁也被迁入灵山,在迁棺途中,胶东父老村村相继,行进百余里不落棺......
在灵山的工地上,年轻的孙佑杰活跃其间,参与美工设计,直到1945年8月15日陵园揭幕,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主持了仪式,十余万胶东军民参加,孙佑杰也在其中。灵山就此更名为英灵山。这一天,也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
“南征北战逞英雄”
在英灵山的工作,是孙佑杰从军生涯的开端,随后他被分配到军区宣传队工作,当时的工作主要是鼓舞部队的士气。在抗战末期,胶东军区的主力部队是山东八路军第五、第六师,在解放战争中,这两个师被调往东北,成为组建东北野战军的骨干力量,而胶东军区则以警备部队组建了新的野战军,也就是山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当时,胶东人民为这支部队谱写的军歌就叫做《野战军》,歌词是这样的:
野战军,好威风,浩浩荡荡大运动;
爬高山,越峻岭,南征北战逞英雄。
时至今日,孙佑杰仍能熟练地唱出这首歌。作为胶东军区的直属单位,孙佑杰所在宣传队也被直接加强给了第九纵队,随着这支部队南征北战。孙佑杰为这支部队中的很多英模团队都设计了军旗,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仅有的两支由中央军委颁布荣誉的团队-“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
跟随第九纵队先后参加潍县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等一系列著名战役。孙佑杰为自己所在的部队深感自豪,每当他提起第九纵队时,那种自豪油然而生,令人动容。
在从淮海战场南下途中,第九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隶属第九兵团。孙佑杰的工作也从宣传队转到了第27军的《胜利报》报社,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由此,开始了他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生涯。
亲历歼灭“北极熊团”
1950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一周年的那一天,驻扎在上海一带的第27军接到命令,全军分批搭乘火车向北开进。这是新中国建国之后,第一次依托铁路,进行超远距离的军事调动。除了第27军之外,第20军与第26军全军,以及第30军所辖的三个师都接到了相同的命令。在随后的一个月里,第九兵团的15万大军从东南沿海,调防到了东北边境地区。
这场突如其来的调防,是第九兵团踏入长津湖战场的第一步。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对着半岛战局的急速变化,第九兵团展现了极高的效率,不断根据命令调整部署,最终正在11月中旬进入朝鲜东北部。
孙佑杰当时跟随的部队是第27军79师235团7连,这个团也就是在解放军中威名赫赫的“济南第一团”。抗美援朝战争的严酷,在渡过鸭绿江的第一天就展现了出来。第27军运输队的汽车几乎全部被美国空军炸毁。而孙佑杰所在的235团2营在渡江后第一次开会中就遭到空袭,营连指挥员伤亡殆尽。但即便如此,第九兵团仍然向着长津湖战场高速行军,每天行军里程都达到30千米以上。在1950年11月27日,第27军穿过风雪,驱散美军前哨与巡逻队,抵达长津湖东岸的新兴里。此时,这支部队的粮食供应已经中断一周以上,随身携带的干粮也早已经耗尽。战斗爆发前,孙佑杰等进入一线的指战员们才获得了每个人两个冻结的土豆补充体力。
在入朝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孙佑杰接触到了木版画。极具天赋的他意识到,在缺少摄影器材的情况下,这种简单的创作方式可以让单调的报纸版面显得更为生动。所以在入朝时,他在自己有限的随身物品中,带上了几把刻刀。这次饥寒交迫的行军也给他带来了灵感,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第一幅作品——《露营》。
对新兴里的总攻在11月27日晚上11点左右打响,已经在风雪中行军近两周,断粮三天,失去几乎所有重火力支援的第27军,已经出现了战斗力的严重衰减,为保障后续战斗的顺利进行,务必以第一记重击就歼灭当面美军,为全兵团的战役实施打好揭幕战。
而固守新兴里的则是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以美军第31“北极熊团”为基干编成,在遭遇志愿军的打击前,已经在新兴里一带修筑工事近一周。为了迅速打碎美军的防线,对新兴里美军进行分割包围,担任主攻的第80师承担了非常艰巨的攻坚任务。战斗打响后,必须尽快用有限的武器装备,打碎第31团级战斗队的环形防御圈。在这场战斗中,第80师239团步兵炮兵连连长孔庆三,因九二步兵炮的右驻锄悬空,不能射击,毅然用肩膀顶住驻锄,开炮摧了敌火力点,为步兵冲击打开了通路,自己却因此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他的功绩,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的光荣称号。目睹这一事迹的孙佑杰深受震撼,并创作了描绘这一场景的木刻画。这幅木刻画至今仍被第27军传承下的部队收藏。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孙佑杰回到国内。1979年,他转业回到家乡,在《烟台日报》担任副总编辑,度过了和平年代的新闻生涯。退休以后,孙佑杰常常思量起抗美援朝战争的往事,对战场条件所限未能留下自己的文字报道极为抱憾,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年近七旬时毅然动笔书写抗美援朝回忆录。“我是战争的幸存者,每次想到战友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悲壮场面,就想着一定要把他们的英勇事迹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晓。”
君品习酒,致敬英雄人生。关注凤凰网军事频道,继续锁定《英雄人生》,更多英雄的传奇的故事,将继续与您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