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法国达索集团制造的“阵风”战斗机成功拿下了阿联酋空军订单,阿联酋空军将拿出140亿欧元(约合1006亿人民币)的天价,向法国采购80架“阵风”战斗机。对于这一突然达成的协议,外界纷纷质疑,这是美国与法国之间,因为“澳大利亚核潜艇事件”达成的谅解,以一笔千亿的大单,换来了法国的闭嘴认栽。
不过,此次法、阿战机大单是美法之间的PY交易也好,是法国凭本事拿下来的交易也罢,伴随着阿联酋的“小钱送上”,法军的“阵风”战斗机终于迎来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合同,这也让该型机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三代半中型战斗机之一。
“阵风”战斗机的出口
其实早期的“阵风”战斗机,在国际上可谓是“外卖”接连折戟的代名词,甚至一度连米格-29SMT和F-16C/D Block50-52这样的机型都竞争不过,还能被EF-2000这种截击机半路截胡,大伊万记得二零一几年还看过一篇专文,详细分析了“阵风”为何无人问津。
阵风验证机
“阵风”战斗机的转运
走背字走了好几年后,从2015年开始,“阵风”战机开始时来运转了。首先是拿下了埃及空军的24架订单,数量不多,属于常规操作;
被印度当成“宝贝”的阵风战斗机
随后又拿下了印度空军的36架订单,虽然数量也不多,但起码印度空军这位“万年鸽王”终于开始下单了;
卡塔尔空军接收的第一批阵风战斗机
与此同时,卡塔尔也宣布拿下了24架“阵风”合同,在2017年又增购了12架,以上三个客户在2018年之前,为“阵风”战斗机创下了96架的订单,订单总的合同金额接近200亿欧元。
希腊空军采购的阵风战斗机
到2020年和2021年,“阵风”战斗机的出口更是接连有所斩获。首先,是希腊空军在2021年初宣布采购18架“阵风”;
埃及空军阵风战斗机
随后,是埃及空军在2021年5月宣布采购第二批30架“阵风”;紧接着,是希腊和克罗地亚宣布采购18架“阵风”;
阿联酋成为阵风F4型战斗机的首个海外用户
现在阿联酋又采购了80架阵风、创下了“阵风”战机单笔最大合同。
卡塔尔空军阵风“大象漫步”
因此,综上所述,“阵风”战斗机单单在2021年,就卖出去146架,连上之前几年卖出去的96架,一共已经卖出去了242架,合同总金额高达约450亿美元,此情此景,估计达索公司都数钱数到手抽筋了。
“阵风”转运的原因
当然,“阵风”战斗机的成功,“既有达索的小气候,也有国际的大气候”:
从达索的“小气候”来说,“阵风”是一种具备较强空战拦射能力和多用途能力的三代半战斗机,在空战拦射中可以使用从“流星”到“米卡”的全套远、中、近空对空导弹。
阵风发射“Scalp-EG”巡航导弹
在对地攻击中更不得了,可以携带“Scalp-EG”和ASMP空对地战术巡航导弹和GBU系列精确制导弹药,尤其是特定构型下的大挂载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而从“大气候”来看,在2010年之后,伴随着冷战导致的第三代战斗机换装潮迎来终结,三代半战斗机和第四代战斗机登上历史舞台。大量的国家开始“移情”三代半战斗机,打算把手头的老旧三代机给来个“换血”。
相比战机出口往往附加一堆政治条件的美国,相比当时还搞不出三代半战斗机的俄罗斯等国,“阵风”战斗机一是现货,二法国在军火出口的时候往往也不会附带什么政治条件。此外还提供诸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帮助出口国建立战机维修厂、增加就业岗位、甚至返还一部分利润等,也让很多国家颇为动心。
因此,“阵风”战斗机当下在国际上的大卖,既有该型战斗机本身的性能因素,又有政治因素,也算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特定结果。
歼-10的出口
提到正在大卖的“阵风”战斗机,估计更多的读者想到的,还是咱们自己的歼-10系列战斗机。想当年歼-10战斗机刚出来的时候,也是被很多军迷寄予厚望、认为它的性能足以和欧洲“双风”比肩的存在。
歼-10 03号验证机
虽然后来证明歼-10早期型号的性能大概也就相当于F-16A/B Block20,但大家还是很希望它能够出口、打破中国航空工业先进战机外销“零”的纪录的。而歼-10在连续几届珠海航展上也确实展出过,甚至还一度打出了“FC-20”的外销编号,但是到目前为止,歼-10战斗机的公开外销纪录,依然还是零。
FC-20,歼-10A外贸版
歼-10CE,歼-10C外贸版
那么,为何歼-10系列战斗机的外销纪录是“零”呢?当然歼-10作为一个战斗机系列,歼-10和歼-10A不是一个东西,歼-10A和歼-10C又不是一个东西,无法一概而论:
歼-10/10A
咱们就先说说歼-10和歼-10A好了,记得大伊万之前提过一次,这两型飞机无法外销、到现在的外销纪录还为零的因素非常非常简单,咱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早期版本的歼-10
从内部因素上来说,歼-10和歼-10A型战斗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2003年才正式装备部队。从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歼-10A其实到2008年才完成全部的升级改进,而作为早期三代半战斗机的歼-10B则是在2014年左右形成战斗力的。在这期间,中国空军由于应急作战、后来的练兵备战都非常之紧张,对第三代战斗机的需求量非常之大。
而2012年之前,我国航空工业能够以稳定的质量、稳定的速度向空军提供,空军拿到手之后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的第三代战斗机,其实就是一个歼-10系列。这个因素导致歼-10型战斗机那有限的产能,要优先服务于中国空军整体机队换装和装备改装的需求。很难有多少余力让航空工业把宝贵的产能挪出来生产歼-10战斗机外销,从而耽误了空军的练兵打仗,这种事情,除了满足军迷们的恶趣味,对部队的战备毫无好处。
而从外部因素上来说,歼-10和歼-10A型战斗机是个什么机型,是一种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中期生产型号:早期的歼-10型战斗机在2003年开始装备部队,性能大概只相当于美军的F-16A/B Block20和米格-29 9.13型,而且还处于战斗力形成的早期;歼-10A型战斗机在2008年终于达到了完整的技术状态,空战拦射能力大概相当于美军的F-16C/D Block40,超音速拦射能力较强。
但是,在2003年,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还能看得上F-16A/B Block20。而2008年,第三代战斗机的换装潮已经接近尾声,有点想法的都跃跃欲试地准备入手三代半战斗机,没有想法的靠着老旧的米格-29也能混混日子。歼-10A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迟到了二十来年的机型,如果能在1991年冷战结束的时候推出,没准能够抢一波第三世界的购机潮,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歼-10CE
当然,歼-10战斗机不只有歼-10和歼-10A,目前的新贵是歼-10C型战斗机。相比前两种飞机,歼-10C使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配套了PL-15和PL-10两种空对空导弹,甚至连发动机都被改成了国产型号,看起来已经扫除了一切外销的障碍,只不过目前还是没有国家问津。
这其实也并不奇怪,从歼-10系列战斗机的设计来看,大伊万之前也提过,该机其实就是一款受到了米格-29一定影响的、运用方式上与苏军前线航空兵歼击机比较类似的截击机,它的主要性能也是为空战拦截而特化的:比如优势速段在超音速阶段,比如挂载能力相对一般(只要求实施两次空战拦射即可),比如一部分载油系数由副油箱完成等,这些其实都是受到了米格-29的影响。而中国空军对于空战的热衷,包括在技术改进中“可靠性”和“先进性”之间的取舍,也让歼-10C型战斗机虽然有了三代半战斗机的“皮”,其内核还是一种强调空战的制空型战斗机,性能是相当特化的。
歼-10作为第三代鸭式布局战斗机中尺寸最大的机型,因为没有保型油箱,导致机翼内侧的重挂点无法解放,BVR(超视距空战)挂载能力有限,通常只能挂载2枚超视距导弹,无法完全发挥其超视距作战能力的优势。(图源:feel的小步舞曲)
但是,在第三代战斗机的时代,性能特化一点没什么,大多数买家还都能够接受。但到了三代半战斗机的时代,战斗机的采购价格昂贵,且战机的航电、火控系统越来越复杂,大多数买家一般会希望三代半战斗机能够具备双重任务性能,这样可以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整个机队的任务能力。
单就空战能力,歼-10不输任何一个竞争对手;但诸如阵风这些战斗机却能承担许多歼-10干不了的“脏活儿”...
而这,恰恰就是歼-10C巨大的短板,更不用说歼-10C的出口,之前还需要等俄罗斯的脸色,毕竟早期的歼-10C发动机还是俄罗斯给的(之前大伊万在分析网传“俄罗斯同意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歼-11”的消息时,还有不少粉丝在后台留言质疑:为何中国出口武器还要看俄罗斯的脸色...);
换装国产矢量发动机的歼-10B在珠海航展上一鸣惊人(图源:人民画报)
同时,军贸出口也要考虑政治和国际关系因素,而这些也都是咱们在军贸领域的“弱项”,以上因素结合,歼-10C迟迟未能打开出口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PS版巴基斯坦涂装版歼-10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歼-10C、包括歼-10系列未来完全无法出口,毕竟一直有传言巴基斯坦已经买了一部分歼-10C,毕竟对巴基斯坦来说,它除了歼-10C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除了巴基斯坦,其实还有一些国家,可能会成为歼-10C甚至歼-10A的潜在客户,比如对于一些囊中羞涩的、还在用米格-21的非洲客户,可以把歼-10A给改吧改吧卖给他们。这些客户加在一起,歼-10系列还是有些市场的,只不过这种市场没有“阵风”那么大而已了。
像工艺品一样的歼-10B的机身蒙皮,想不想上去摸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