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珠海航展中8号“中国兵器馆”里展出的ST1-BR轮式105毫米突击炮虽然低调,弹却蕴含着至关重要的装备进步。
文|凤凰网军事频道特约作者 高数
核心提示:
1. ST1-BR轮式105毫米突击炮的出现显示,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在中国不仅已经成熟,而且已经开始在不同用途的多型号装备上普遍使用。
2.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带来的不仅是射速的提升,定装弹将在中国装备体系中彻底取代分装弹,结合无人炮塔技术,中国坦克、突击炮等将迎来一次大幅火力升级。
3.在ST1-BR轮式105毫米突击炮基础上,为了应对未来自两个方向的装甲威胁,中国未来将有3款核心战车也将装备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并大幅提升火力。
在很多故事当中,人们记住的都是第一,而对第三却比较陌生,类似世界第三高山,或者是世界上第三个研发出蒸汽机的人。但在本届珠海航展上,一款在中国排名第三的装备却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甚至成为本领域内的世界第一。因为低调的外形,它在航展航展中并未吸引太多目光,它就是在8号“中国兵器馆”中展出的ST1-BR轮式105毫米突击炮(下文简称“新轮突”)。
尾舱式自动装弹机令“新轮突”世界领先
“新轮突”采用8×8轮式布局,外形与解放军现役的ZTL-11型轮式突击炮相当类似。参照ZTL-11的数据,该型突击炮采用1门带炮口制退器的105毫米坦克炮,底盘在ZTL-08型8轮装甲车基础上研发而来,发动机由原型的前置改为后置,从而使得炮塔能够位于车体中央,即避免炮口高压燃气对车体首上装甲的冲击。ZTL-11型轮式突击炮战斗全重23吨,具备江河两栖能力,能由运20级别运输机空运。
如果15/VT5轻坦是中国装备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开端,那么“新轮突”就是这一关键进程普及、加速的标志。
相比ZTL-11,“新轮突”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类似VT5轻型坦克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如果算上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VT5,以及解放军自用的15式轻坦,“新轮突”是中国装备序列中第三款装备尾舱自动装弹机的战车。这预示,“新轮突”不仅将具备比肩VT5的高射速性能(此前ZTL-11仅依靠装填手人工装弹),具备至少10发/分的实战稳定射速。而且信息化升级后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也能使迅速变换弹种,打击不同目标成为可能。
轮式突击炮并非中国首创,西方国家包括前苏联,在成功年研发各型8轮装甲车,并进行家族化时,都会有一款装备105毫米炮的火力支援型(苏联尝试装备的适85毫米炮),但最终均未能实现。因此,ZTL-11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现役8轮突击炮。“新轮突”通过装备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实现了对ZTL-11的超越,“世界第一”的头衔也算实至名归。当然,这种名次的争夺只是中国装备迅速发展的副产品,“新轮突”真正的意义在于,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在解放军现役装备中的扩散。
“新轮突”的出现显示,中国已在轻型坦克、轮式突击炮领域采用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相比在本届航展才首次亮相的“新轮突”,至少在2年前,就有图片信息现实,解放军已开始测试自用性全新轮式突击炮,该炮不仅同样采用尾舱式自动装弹机,而且配备了全新的8轮底盘。一旦需要,解放军自用型“新轮突”能够迅速替换现役ZTL-11。那么继轻型坦克、轮式突击炮之后,又将是谁会装备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呢?
05式两栖火力支援车或将成为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下个用户
05式两栖火力支援车作战环境恶劣,对迅速、准确火力需求迫切,未来很可能成为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下一个用户。
目前解放军现役的火力支援型05式两栖战车的火力系统源于63A水上坦克,装备105毫米坦克炮,技术水准与ZTL-11类似。但作为登陆作战中最先登上滩头的重火力战车,火力支援型05两栖战车在抢滩前,需要对敌岸上火力点、各类装甲战车进行压制、摧毁。抢滩后,也需要在劣势环境中,迅速摧毁敌上述目标。对于05式两栖战车而言,迅速、准确的火力不仅是完成任务的关键,而且也能弥补自身的装甲劣势。
但与ZTL-11类似,05式两栖战车目前的火炮装填仍依靠人力。海上的颠簸环境将使装填难度明显高于陆上火炮,此时自动装弹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解放军装备的105毫米炮弹均为定装弹,这就使尾舱式自动装弹机成了唯一选择。在目前登陆作战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解放军火力支援型05两栖战车或将装备尾舱式自动装弹机,但如果最终没有装备,那或许说明火力空前强大的解放军两栖部队在大体系的加持下,不差这点火力支援。
尾舱式自动装弹机是中国坦克性能腾飞的跳板
中国未来需要比99A更强的主战坦克,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则是坦克性能获腾飞的关键跳板。
其实从VT5轻坦在2018年第12届珠海航展亮相后,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就被认为是未来中国新型主战坦克获得性能突破的关键。目前解放军现役最强的99A型坦克采用国产125毫米滑膛坦克炮,虽然该炮威力相比俄军2A46系列提升巨大,而且相比西方120毫米德系坦克炮也有不小优势。但受制于分装弹药以及转盘式自动装弹机,技术潜力已近枯竭。正如国产坦克本身一样,要想获得性能的全面提升,就需要跳出原有技术窠臼,而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就是中国未来坦克性能腾飞的跳板。
早在冷战末期,为了应对日后可能出现的更强坦克,西方、苏联都对装备更大口径主炮的坦克进行了研发。无论是苏联的“黑鹰”还是美国的M1A3,均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布局能够更方便的布置更大口径的定装弹药,不会占据车内空间,最简单的装填过程将带来最高的战场可靠性。只不过最终因为冷战结束,以及无人炮塔技术不过关,美国放弃了M1A3,而俄罗斯也放弃了“黑鹰”,研发了采用无人炮塔但依旧使用转盘式自动装弹机的T-14“阿玛塔”坦克。
89式反坦克炮虽然已经退役,但它作为我军首款装备尾舱式装弹机的机动火炮,在核心技术发展领域内的意义远远大于装备本身。
对于中国而言,研发135-145毫米级别的滑膛炮并配备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并不困,毕竟早在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上,中国就完成了12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与尾舱式半自动装弹机的研发,加上目前15轻坦、VT5轻坦、“新轮突”对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应用,中国在这方面并不存在技术障碍,发挥关键影响力的是以下两个因素:
决定中国新坦克发展的不是技术,而是以下两点
尾舱式自动装弹机需要与无人炮塔技术结合才能在未来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1)无人炮塔技术是否成熟?前文提到,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优势在于将装弹机与部分炮弹布置在炮塔尾舱之中,不占用车体内部空间。但这会造成炮塔体积加大,如果采用传统有人布局,还需要在炮塔内部布置2至3人,炮塔体积与重量将全面超标,令坦克出现头重脚轻的结构问题。
截至今年,T-14坦克作为首款采用无人炮塔的坦克已亮相6年,无人炮塔在漫长的测试中并未出现技术缺陷。即使考虑到T-14坦克并未在无人炮塔中集成尾舱式自动装弹机,但T-14坦克现阶段取得技术成果显示,加装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无人炮塔是新一代坦克可以尝试的布局,这对于需要跳出99A模式研发全新坦克的中国而言,相当重要。
99A目前能够克制M1A2与T-14坦克,但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中国需要对更强坦克进行预研与技术储备。
(2)假想敌的坦克威胁是否需要比99A更强的坦克才能克制?冷战结束后,伴随大规模战争爆发几率的大幅降低,顶级坦克之间的实战较量似乎也越来越难以发生。因此,大多数国家的主战坦克在冷战后发展速度大幅放缓,甚至有国家试图放弃主战坦克。但我军面对的情况比较特殊,目前众多迹象显示,美军将派遣M1A2坦克部署台湾,或向台湾出售该型坦克。印度在完成T-90坦克引进与国产后,多次宣称希望从俄罗斯引进T-14坦克。面对来自两个方向的高端坦克威胁,99A目前虽有能力克制,但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需要进行更高端装备技术的储备与预研。
面对周边新装甲威胁,“新轮突2.0”呼之欲出
意大利“半人马座”Ⅱ MGS轮式火炮系统是“新轮突2.0”可以参照的“前辈”
基于上文提到的两个方向的威胁,即台湾(美国M1A2)、印度(俄罗斯T-14),新型主战坦克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坦克是重装部队的核心,轻装甲部队同样需要活力更强的高机动重火力。着眼于目前“新轮突”装备105毫米炮,搭配新弹种,能够在常规交战距离克制敌方中早期型第三代坦克的定位,未来“新轮突2.0”版本将需要部署更强火力,最简单的方案就是为配备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炮塔安装更强火炮,目前的最佳选择是新型120毫米滑膛炮。
此前89式120毫米反坦克炮技术虽然已相对陈旧,但按照当初技术人员的表示,该炮的各项性能均不低于德国RH-120系列坦克炮。中国在其基础上研发轻量化型号火炮并不困难。结合新弹种,足以对后期型第三代主战坦克构成威胁。当两栖战车与轻型坦克作为首批装甲力量面对上述两个方向上的装甲威胁时,装备120毫米炮的“新轮突2.0”能在主战坦克赶到前提供至关重要的远程、重型、精确反装甲火力支援。全新主战坦克研发、装备周期均较长,“新轮突2.0”完全能像前辈89那样,作为装备重型火力的过渡装备,克制新出现的装甲威胁。
从VT5到“新轮突”,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出现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能为中国陆军战车的全面火力提升提供重要基础,如果结合无人炮塔的逐渐成熟,这种基础的出现显得恰到好处。在明年的下一届珠海航展中,“新轮突2.0”或许能成为下一款震惊众人的中国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