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孙中山做的是完全正确,黄兴则是做梦没醒。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势力得以成功,都不可能依靠松散的组织。
成功的政治势力、军事势力,必然有一个严格的组织、可靠的团队、忠心耿耿的骨干分子。
相反,一个乌合之众的组织,即便表面上的势力非常强大,也可能一夜之间瓦解垮台。
也不要说政治势力,我们就看看军队。
世界上任何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一定有严格军纪、严密的组织、高效的命令执行模式。
如果违背这几点,军队就会战斗力大减,甚至出现崩溃情况。
这里要提到一个东西。
在建军初期,红军曾考虑根除军阀部队的种种陋习。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士兵委员会。
士兵委员会是士兵的组织,维护士兵的利益,主要作用是:参加军队管理、维持红军纪律、监督军队经济、做群众运动、做士兵政治教育工作。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参加军队管理、维持红军纪律、监督军队经济: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并有监督批评军官之权,实行经济公开,并取消军官的特权,规定官兵在政治上平等,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礼节。
士兵委员会都是选举产生,在连以上各级部队都有建立。
本来,士兵委员会是非常好的东西,让士兵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旧军阀军队,强调绝对服从命令,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军阀部队中,普通士兵同牲口没啥不同,军官要打就打,要骂就骂,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士兵绝对不允许反抗。
红军炮神赵章成回忆,他在西北军担任迫击炮手的时候,只要一发炮弹没打准,班长上来就是一个耳光。在无数个耳光后,赵章成练成了精湛的炮术,却也被打的很惨。
士兵委员会虽很好,却成为红军作战的很大阻碍。
原因就是,士兵委员会干涉军队具体的作战行动甚至军事战略。
在红军转战期间,士兵委员会甚至团结起来,拒绝执行一些命令。红军四处行军转战,以躲避敌人追击,保存有生力量,寻机反击。而士兵委员会认为与其被敌人追死、累死,不如轰轰烈烈拼一场,就算全军覆没也壮烈。由于士兵委员会抵制,红军被迫留下来打了一仗。
另外,导致1928年“八月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红29团士兵委员会纷纷开会,在不通知上级及党代表的情况下,违背红四军军委原定的作战计划,私自作出进军湘南的军事决定,终致最后的失败。
1929年红四军进入赣南以后,就不允许士兵委员会干涉指挥。到了1930年,士兵委员会就基本取消了,不复存在。
道理也是一样,任何一个组织内部都存在分歧和山头,所谓“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至少组织内部,不能存在过度的互相拆台甚至敌对,不然大部分精力用于内耗,也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
至于中华革命党,是二次革命以后的事情。
之前,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的同盟会和支持者,控制中国南方大部,以及西北一部。
而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和附庸军政力量,控制北方。
对于袁世凯的狼子野心,孙中山看的很清楚,认为迟早会有一战。
宋教仁和黄兴两个书呆子却认为,主动将权力让给袁世凯,是和平统一中国的唯一方法。
他们甚至认为,即便目前放弃权力也没关系,下面可以利用所谓的内阁制度,限制大总统袁世凯的实权,重新夺回权力。
在他们的坚持下,孙中山只得同意,放弃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辞职走人,准备修铁路去了。
由此,袁世凯成为全国唯一的大总统。
袁世凯是老政客起家,依靠北洋新军建立自己势力,是一刀一枪发展起来的枭雄。
对于他来说,就算老婆可以让给别人,也绝对不能放弃权力。
袁世凯立即派人,对付这个内阁制度。此时,同盟会已经吸收了大量支持者,包括一些乌合之众,组成了国民党。
随后,国民党选举成功,变成国会第一大党,由党魁宋教仁负责组阁。
幼稚的宋教仁兴奋不已,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被袁世凯派人刺杀。
民主内阁制度,就这样玩完了!
接着袁世凯四处调兵,准备武力解决南方国民党的力量。
此时,南方的军事力量没有袁世凯那么强大,也不算非常弱小。
遗憾的是,此时的国民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为了利益归附而来的家伙,还有三分之一则是章太炎这种专业内部拆台的,根本不是一条心。
搞笑的是,章太炎本来支持宋教仁反对孙中山。
在宋被杀后,他终于也认为袁世凯才是真正的敌人,开始猛烈抨击他。。
这边,黄兴还在傻不愣登,妄图用什么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6月,袁世凯图穷匕见,先是免除支持孙中山的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之后又派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进入江西。
到了这个地步,敌人刀已经架在脖子上,再不抵抗就是任人宰割了。
于是,二次革命爆发!
遗憾的是,袁世凯早就分化收买了国民党内部。
除了江苏、上海、江西、广东是被北洋军使用武力打下来的,其余各省均是直接投降袁世凯,兵不血刃。
北洋军还没有攻占南京,黄兴就认为局势难以挽回,直接逃出这座城市,军队抵抗也迅速停止。。
二次革命的失败,对孙中山刺激很大。
严格来说,二次革命不是失败于袁世凯。
袁世凯北洋新军的强大军力,也没有强到可以一口吃掉国民党的地步。
二次革命如此迅速的失败,主要还是国民党内部太乱太杂,拆台的人太多,内部叛徒太多。
这样一个组织,显然是干不成大事的。
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组织了秘密结社性质的中华革命党,强调一员领导和严密的组织。
这不是孙中山想搞独裁,目的只是改革国民党内部散乱内斗的现状。
孙就是学习敌人的长处,专门用来对付袁世凯。
不过,这些似乎和革命初衷有些违背。
如孙中山强调中华革命党是1个人领导,不太民主;党员分为几等,不太平等。
只是,也要看这是这什么时候。二次革命已经失败,革命党在全国被通缉、追杀,七零八落。
这种时候,你还维持原来的那套,恐怕连最基本的生存也保持不了。
不管怎么说,中华革命党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之后组织了多次起义。
况且,孙中山也没想将中华革命党搞到很大规模,始终只有几百人。
这是一个党内有党的严密组织,作为国民党领导的核心力量。
在特殊时期,这种政治操作完全可以理解。
至于黄兴和孙中山,纯属于政见不同。
黄和孙的政治分歧由来已久,说到底开始是孙中山不务实,黄兴比较务实。后来则是孙中山务实,黄兴不务实。
两人的分歧,却也不是不可调和。
黄兴反对加入中华革命党,也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护国运动。
至于利用中华革命党侮辱孙中山的无知小儿,不是傻蛋就是别有用心的家伙!
孙中山的民主政治有个过渡时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