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实际上,币制改革和蒋经国没什么关系,完全是蒋介石的主张。
早在1945年,也就是抗战结束时,蒋介石就试图币制改革。
这主要是,法币发行数额已经增加了390多倍。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财政严重赤字,只能通过印刷大量钞票解决。
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
在1938年,100元法币还是很值钱的,可以买一头牛。然而,1945年100元只能买两个鸡蛋。
这里还要提到一件搞笑的事情。
抗战中,日本为了搞垮国民政府经济,花费重大财力物力和多年时间,制造了一个假币系统,专门印刷伪造法币。
然而,日本人花费多年才生产出10亿法币,国民政府发行额高达5000亿。日本人的心血完全白费,区区10亿假币毫无用处。
对于货币改革,宋子文之流在1945年就表示反对,认为不具备改革的条件。
货币改革,必须有和平的国内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大量的外援。
而当时内战随时可能爆发,政府财政还是严重赤字。
货币改革一旦失误,反而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不可收拾。
果然,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当年财政收入只有17万亿元,印刷法币却高达100万亿元,赤字高达83万亿,是收入的5倍有余。
这种情况下货币改革,同自杀没什么区别。
为了尽力扭转严重的货币问题,宋子文在1947年搞了一个中庸的政策,也就是黄金自由贸易。宋子文试图抛售库存黄金回购法币,以稳定法币的币值,结果惨败。
人人都抢购黄金,抛售法币,导致货币贬值更为严重。
宋子文因此引咎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中央银行行长也被解职。
1947年初尚且如此,到1948年下半年,战局更恶化百倍(三大战役都开始了),币制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
为什么这时候却要改革?
主要是1948年下半年,国民政府金融系统接近崩溃,只能被迫拼一拼。
以上海物价来说,1948年前8个月,物价猛涨了56倍,导致市面萧条、人心惶惶、民众愤怒。
蒋介石在日记中,多次写到对经济问题的严重忧虑,认为国家陷入极大的危险中。
这时候必须改革一下币值,就算失败了大不了也是完蛋;万一拼赢了,还可以继续和解放军打一打。
而币值改革,是全国性质的改革。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作出全国广播,并公布“金圆劵发行法”,最主要的两条是: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劵,违者没收;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
在全国币值改革中,蒋经国只不过是在上海地区负责经济管制,小角色一个。
蒋经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币制改革不可能成功。
况且就算蒋经国在上海搞得特别好,又能怎么样,全国难道就是一个上海?最终还是要完蛋。
说通俗点,仅仅是蒋经国做事本来就认真,才会这么兢兢业业的去做。
从苏联回国直到去世,小蒋换了无数岗位,都是稳扎稳打,按部就班,尽量做到最好。
这就是蒋介石信任小蒋的原因。
相反,蒋纬国则比较像生父戴季陶,性格有些随意、放浪,胆大却不细心,做事不太认真,对部下也不能严格管理。
后来在台湾,蒋纬国的心腹部下竟然差点公开兵变,实在荒唐。
本来蒋介石非常疼爱蒋纬国,视如亲子。大家翻翻老蒋日记,可以看到他对蒋纬国的种种疼爱。
但蒋纬国的性格不适合从政,最终离开父亲12年的小蒋,就成为蒋家一号继承人。
另外,无知小儿说的什么蒋经国抄掉孔令侃的扬子公司,孔令侃带枪去杀蒋经国,都是无稽之谈。
这是一些上海商人,尤其是杜月笙之流因为儿子被抓,故意利用媒体舆论的胡扯,试图整一整蒋家。
币值改革以后,一度锁定物价,要求商人按照固定的物价出售日常商品。
但是,商人如果将商品拿到黑市出售,换取美元、英镑等硬通货,绝对比拿不可靠的金圆券要可靠千百倍。
况且,谁也不能推测,金圆券什么时候就会变为废纸。
所以,商人直接拒绝销售商品,囤积在仓库中。
尤其是日用商品都被囤积起来,导致老百姓买不到生活必需品。
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一般中产阶级,因为买不到东西而怨恨,工人因小菜涨价而表示不满,现在到了四面楚歌的时候。"
无奈之下,政府下令不得囤积生活日用品,不然就是违法。
孔令侃的扬子公司从事的,主要是从事对外国商品的进口,在国内高价卖出牟利。
其经营的项目,也主要是汽车、颜料、高档服装、美军物资等高附加值进口商品。
这同传闻中,孔家囤积能引起民生危机的商品,也就是国内产出的粮食油料等的日用大宗商品,是截然不同。
萨沙摘录一段:
在传统的描述中,蒋经国的“打虎”打到了孔令侃头上,引发孔令侃向宋美龄告状,宋又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蒋经国放手,导致“打虎”失败。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蒋经国在日记中就记下了当时的实情:扬子公司的经营都是合法的,并未违反法令囤积居奇,影响民生。
“本星期的工作环境,是工作以来最困难的一段,希望这是一个转机。除了物价不易管制以外,再加上扬子公司的案子,弄得满城风雨。在法律上讲,扬子公司是站得住的。倘使此案发现在宣布物资总登记以前,那我一定要将其移送特种刑庭。总之,我必秉公处理,问心无愧。但是,四处所造成的空气,确实可怕。凡是不沉着的人,是挡不住的。”
1948年9月30日,蒋经国派人搜查了扬子公司的仓库。搜查的结果,蒋经国自己明确的说:“扬子公司仓库里面所囤的货物,都非日用品”。对此,蒋经国手下负责具体搜查任务的王升回忆说“在扬子公司的仓库里,的确是查到了一批糖,但是,经过化验,是作为医药用的化学糖,不是民生必需品的食糖,所以不能法办扬子公司,更不能法办孔令侃”。
对此,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也予以了证实。
他回忆道“孔令侃(Davidkung)留在国内经办扬子建业公司。三青团和特务始终没有打扰这项产业,根本没有采取过行动。
扬子公司没有犯法,蒋经国对此自然无可奈何。坊间所传蒋经国拘捕孔令侃后被宋美龄救出的传言,自然也是空穴来风。对此,当时在蒋经国手下工作的王章陵,后来在《蒋经国上海打虎记》一书中,直斥这类传闻根本是“天方夜谭”,他明确指出“蒋经国亦绝没有下达对孔令侃的拘捕令”。
需要说明的是,大力报道扬子公司事件而被停刊的上海《大众夜报》、《正言报》,背景可不简单。
《大众夜报》 在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时建立,主编为李剑华。而李剑华是中共地下党员,建国后历任上海劳动局副局长,华东劳动部副部长。
在李剑华担任主编时期,《大众夜报》连续刊登揭露国民党内的腐败丑闻文章,如武汉景明大楼事件、CC头子祭孔丑态等。
后我们知道,所谓武汉景明大楼事件,并没有事实依据,今天我党官媒也从不提及该事件。CC头子祭孔在今天看来也无关大雅,看看全世界都是孔子学院!
可见,《大众夜报》应该是我党宣传战线的一个工具。
《正言报》也差不多,对于他的主编吴绍澍,官方资料如下:1948年春,吴绍澍向我党吐露了弃暗投明的愿望。同年10月1日,他借王孝和烈士英勇就义事件,请范锡品撰写了社论《不要再制造第二个王孝和了》,对国民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进行抨击。国民党当局对此极为不满,同月12日查封《正言报》。同时,他与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人吴克坚取得联系,表示愿追随共产党,为上海解放助一臂之力。翌年3月他得悉军统头目毛森已下密令搜捕史良,不顾个人安危,设法接应史良脱险。上海解放前夕,毛森下令搜捕他,他藏身于挚友毛子佩家,并秘密策动沪西和南市两个独立旅起义,为上海的解放立下了功绩。
可见,扬子公司事件更像一个舆论战,借此搞垮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
实际上,金圆券改革必然失败。全面战争中,一方如果不能获胜,经济上也是绝对不可能扭转的。
随着三大战役的惨败,民众越来越不相信国民政府的货币,甚至开始使用银元和黄金交易,最终导致金圆券崩盘。
南京政府于11月11日颁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修正人民所存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但对缓和局势仍无济于事。
20日,行政院长翁文灏和财政部长王云五被迫引咎辞职,等于宣告币制改革失败。
此时的蒋经国也悄然离沪,返回南京。
大厦将倾,一个人的力量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