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48小时——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记事
军事
军事 > 军情热点 > 正文

武汉48小时——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记事

新华社武汉1月27日电题:武汉48小时——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记事

新华社记者王作葵、黎云、贾启龙

在绵延的阴雨中,72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陆续抵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来自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已经严阵以待。

在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正式接管两个病区,收治病人工作全面展开,至26日22时许,已经收治72名患者。

此时,医疗队抵达武汉48小时。

一次没有逆行的前行

大屏幕上,展现的是整个病区的平面图,各种颜色的符号、箭头标示出医护人员即将面对的工作流程。其中,“禁止逆行”几个字格外醒目。

“我们在抗击埃博拉的临床实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为医务人员在病区的操作制定严格的流程。医务人员从清洁区穿过中间地带进入污染区,再经过洗消操作离开污染区,必须按照规定的线路,绝不能走回头路。”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首席专家毛青说。

曾先后参加过抗击非典和埃博拉病毒的毛青,在医疗队队员眼中可谓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接到奔赴武汉的任务时,他正在医院布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扩散的工作。

“你问家人会不会为我担心,肯定会有一些。在未知的传染病面前,有谁不害怕?但我们必须要去,因为这是作为医生的职责。”毛青说。

这次来到武汉,对医疗队队员进行监督是毛青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旦有病人,我相信我们的队员都会冲上去,尽心尽力救治病人。所以,我们所说的监督不是担心有人会工作偷懒,而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在救治过程中忽略了防控原则。无意中揉揉眼睛、摸了摸脸,都可能带来危险。”毛青说。

毛青还告诉记者,他会第一个进入病区。“我们在抗击传染病方面有许多经验,但不是所有队员都有在传染科工作的实践。所以我要第一个进去,要给大家一些信心。”他说。

一顿没来得及吃的年夜饭

“进入现场之后,大家第一要胆大、心细、智慧、科学;第二是特别强调要团结协作!”站在队列前面,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宋彩萍声音清脆,指令简洁。

大年三十中午,正在病房查房的宋彩萍接到了前往武汉的任务。“上级决定从我们医院抽组27名护士,但是报名的有80多人。大家都主动请战。”宋彩萍说。

安置好所负责的病人后,宋彩萍赶回家去准备行装。“我爱人正在做饭,家里还来了亲戚。我跟他们说马上要走,他们都惊讶得愣住了。我走的时候,年夜饭刚刚摆上桌。”宋彩萍说。

得知这个消息后,亲朋好友的拜年短信全都变成了牵挂。“抵达武汉当晚,一直忙到凌晨四点多,昨天也是一直工作到凌晨四点。老公给我发了多少条短信、微信,我都顾不上看。后来,他打电话过来,我没接。孩子打来电话,我也没接。孩子再一次打来电话,这次我接了。孩子埋怨我说,再忙哪怕说一句话呢。当年参加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时候,孩子小,我跟孩子说去非洲旅游了。现在孩子大了,瞒不住了。”宋彩萍说。

组织、指挥和一线管理,这是宋彩萍要面对的工作。“很多队员以前没有执行过这样的任务,因此,除了专业技术和技能,更需要给他们传递的是信心、是力量!”宋彩萍说。

一段来不及点开的拜年视频

12:45, 金银潭医院综合病房楼五层一片寂静,护士长彭渝还在电脑前忙碌。

“在病人到来前必须把这张排班表做好。在这种严密隔离的状态下,没有护工、没有保洁员,所有工作,包括病人的生活护理,都只能靠医护人员来完成。”彭渝说。

为了下午正式收治病人,不仅是午饭,当天的早饭她也没顾上吃。

从玉树抗震救灾到奔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彭渝参加了不止一次。1998年参军的她是一名党员。

这个春节,彭渝和爱人原计划回家看望双方的父母。接到命令后,已经在单位连续4天值班的她没有来得及回家。

“一开始老公不理解我为什么不顾家,要一个劲地往前冲。但是后来,他还是给我发了一段特别感人的微信,还发来了孩子拜年的视频。但我一直没时间点开看,太忙了!”说到这里,泪水从彭渝的眼中滴落。

片刻哽咽之后,彭渝的手指又在键盘上忙碌起来。“在穿戴上多重防护装备后,医生护士本身的消耗就很大,为了少上厕所不敢多喝水,在这种情况下连续工作两个小时甚至会出现虚脱。”彭渝说。

“这次抽组,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特别是很多人以前没有在感染科工作过,所承受的挑战和压力会更大。一旦团队中有一个人做得不好,都可能会引发致命的后果。所以,我要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军人的职责。”彭渝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