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改旅”不容易!陈虎老师介绍中国独特方式
军事
军事 > 军机处 > 正文

“师改旅”不容易!陈虎老师介绍中国独特方式

如果战场如二战那样广大,突出力量的“师”级单位无疑是首选。(资料图)

目前在各强国的军事改革中,“师改旅”都是核心内容。但与大多数国家坚定由“师”改“旅”不同,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到普京时代的历次军改中,部队的编制形式却多次在“师”与“旅”之间反复,因此曾被人戏称为“翻烙饼式军改”,这其中究竟包含这怎样的原因呢?中国的“师改旅”有哪些特色?军事专家陈虎、军事媒体人郑文浩与主持人金昊一起为你解析。

“师”“旅”各有所长 战场环境决定军改方向

如果战场相对狭小又突出协同作战需求,那么新型合成旅是首选。(资料图)

要搞清楚“师改旅”就要首先弄明白“师”与“旅”之间的区别。陈虎老师表示,透过表面上的编制不同,“师”与“旅”更深层次的区别体现在指挥与后勤上。虽然目前的军改基本上都是由“师”变“旅”,但这并意味着“师”不好,而是目前的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师”凭借较大的编制、较多的人员与装备,能够在大规模战场上突出力量,而“旅”则因编制、指挥层级更精干,能够在规模较小的局部战场上突出灵活的特点。

陈虎老师介绍,军队指挥层级的多少会在实战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这一点,我军早在朝鲜战争期间就曾有过深刻经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的1至4次战役中整体进展顺利,但第5次战役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事后总结经验显示,志愿军在入朝作战初期,指挥司令部直接指挥各军,但随着战事深入,国内不少军团成建制入朝作战,因此在指挥司令部与军之间多了军团一级编制,造成在军令下达不够及时,部队机动受限,最终影响实战。

战线多而杂:俄军无法在“师”“旅”中二选一

俄罗斯要同时面临大战、小战威胁,“师”“旅”无法单独满足求。(资料图)

陈虎老师指出,衡量以“师改旅”为核心的军改是否成功,一方面要看新组建的旅级单位是够能够最大程度在“师”、“旅”之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看是否适合当下与未来的作战环境。具体到俄罗斯,郑文浩老师认为,政策与资源是影响该国军改的核心要素。目前俄罗斯海军现状整体不佳,衰退趋势未被有效遏制。空军除了艰难研发苏-57之外,就是发展以轰炸机为主的空基核力量。在俄罗斯的武装力量中,核力量与陆军依旧是核心力量。

在俄军“师改旅”的军改中确实面对资源的局限,但就作战环境而言,俄罗斯也面临双向选择。在乌克兰、叙利亚这种区域有限的局部战场中,规模有限,但突出诸兵种合成的作战行动推动“师改旅”的进行。与此同时,北约一直在白俄罗斯与波罗的海方向驻扎重兵,频繁进行大规模军演,俄罗斯认为在该方向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依旧不小,这就要求俄罗斯需要保留“师”级这类突出力量的编制,从而导致俄军在“师”、“旅”之间不断摇摆。

越协同越强大:传统主力师打不过新型合成旅

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 军队的战斗力通常都与协同程度呈正比。(资料图)

既然现阶段“师”与“旅”的优点不可兼得,那么就回到那个网友普遍关注的“表面问题”:一个合成旅在实战中能够战胜一个传统的主力师呢?陈虎老师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是在传统的作战模式中,主力师也需要配备很多加强部队,以便在事实上具备诸兵种合成的作战能力。但与合成旅相比,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合成化是临时组成的,各部队、兵种之间短时间内难以配合默契,因此在面对从头就进行合成化的新型旅级部队时,肯定是要吃亏的。

除了部队编制的合成化,陈虎老师介绍,合成化部队中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中国军队这种特点是外军不具备的。在今年的国庆阅兵中,第一个徒步方队是领导指挥方队。这个方队归根到底也是推进部队合成化的重要手段。方队中的诸位将军来自不同军种、系统、单位,阅兵期间同吃、同住、同训练,这本身就是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过程,这些都将在日后的部队合成化与联合作战中起到关键作用。

新型的“旅”与传统的“师”究竟谁更强?俄罗斯军改不断反复究竟源于哪些内在、外在原因?中国军队相比外军,在进行“师改旅”的过程中有哪些方式?想了解这些,欢迎收看12月17日上线的汾酒军机处︱合成旅的战斗力比得过王牌师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