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读史,别样眼光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第一军情编者按:武警部队原政治部主任秦怀保中将史论专著《品史录》,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从秦怀保将军退出领导岗位后所撰二百余篇史论文稿中撷取七十一篇,由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作序。该书以时间顺序为轴,糅叙史、评说、杂感为一体,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非功过的评议,又有治世、做官、为人历史镜鉴的点评;既依据精典史著具有史实的权威性,又运用平实语言避免了古籍史书的苦涩难懂;既具有文史价值,又具有普及历史知识、修德励志的阅读价值。第一军情今天摘发秦怀保将军自序和作家王树增撰写的序言,以示敬意。

《品史录》自序

秦怀保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座知识和智慧的宝库。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开胸襟。兴替者,兴衰成败的规律;得失者,事物的是非曲直;胸襟者,看问题的眼界。

读史犹如喝茶,需要潜心品味。

史书不等于历史。史书作为历史的记录载体,必然受到它所处时代环境以及史家的价值观、个人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只有潜心品味,才能辨伪去妄,求得较为真实的历史。

读史必须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只有潜心品味历史的真实面貌,才能正确地评价其成败得失并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读史要服务现实,但不能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挖掘和证明,而这种挖掘和证明不是为某种实用提供借口和依据。只有采取严肃的态度潜心品味,才能客观公正地探究事物发展的所以然,为现实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我有读史的爱好和习惯。在工作岗位上时,曾断断续续地阅读过二十五史的大部分篇目。退休后,有时间较为系统地读史品史,便再次从《史记》开始读起。为尽可能地从真实的历史中有所得益,把不同版本的史籍、不同的史论相对照,边读边思,信手录下。品味中,不经意间成文二百余篇。当初并无立著的打算,唯恐粗错不可成书。著名作家王树增先生看过文稿后不吝鼓励提议出版,并欣然作序。承蒙人民出版社抬爱,选择其中七十一篇公开发行。特一并致谢。中华五千年历史及相关史话浩瀚精深。书中粗疏错谬之处,敬请读者批评赐教。

《品史录》序

王树增

秦怀保将军所著《品史录》出版,可喜可贺。

所谓品史,本是悟天地沧桑,叹时光须臾,感世事交集与人生熙攘,一份家国情怀而已。《品史录》上至春秋,下至晚清,岁月枯荣,人情霜雪,尽显笔端。写史者,取材多为断代,纵论则鲜见。中华文明之渊远,中国历史之流长,位于世界文明史之首。面对令人敬畏的幽深长卷,成竹在胸,落笔从容,足显著者心胸格局宏阔。史海淘珠,必先懂海;海天极目,无边无涯。学识不厚,则海况不明;学识不宽,则海路偏狭。心中无路,安可行舟?舟难至远,何以得珠?秦将军的《品史录》取材极宽,涉猎极广,非多年积累,厚积而薄发,必不能够;著者慧眼识珠,艺高胆大,成此著述,绝非一时之兴、一刻之功。可以说,《品史录》凭一颗诚心评述天下兴亡,乃著者人生观使然。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视家与国为一体,以国运为己运,这便是秦将军著述中的责任担当。

所谓品史,本是阅览人间百态,感怀世事沧桑。推及前人顾盼来者,触景生情,一种忧患意识而已。历史是包罗万象的汪洋,高尚与卑鄙,英雄与懦夫,痛苦与欢乐,前进与倒退,繁华与衰败,处处杂糅一体,每每熔于一炉,写作如同史海寻贝,沙海淘金,一字一句均为胆识与眼力。《品史录》中,上至庙堂下至庶民,均收入笔端;宇宙洪荒,市井野趣,皆为内容;至于朝代更替,外乱内讧,奸雄嘴脸,忠勇品格,更是墨色饱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精神,跃然字里行间。著者忧的是苦寻长治久安之策,患的是如何铺就黎民安康之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历史的可贵之处在于,忧患者多来自民间。平民视角的叙述有别于官史修辞,传世的历史札记多自平民立场出发,令历史生动的往往不是官史典籍而是民间札记。旁观者清的道理自然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历史评判权力在人民,因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是唯物史论亘古不破的核心真理。

所谓品史,本是触感而发,随性而言。夜有微凉,茶尚余温,评天说地之事,推心置腹而已。秦将军的《品史录》或事、或人、或物;议论、杂感、评说,杂糅一体。经天纬地时怒发冲冠,街谈巷议时妙趣横生,两相兼容,从无抵触;而谋篇布局如仰头苍穹,俯首蝼蚁,仰俯自由,无微不至。这份自由文体的传统,仍源于著者的人文情怀。《品史录》根基是道德评说,强调的是积极人生的入世劝世,主张的是三省吾身的修养和警醒,彰显出中国传统思想家深入浅出的内敛风格,深入则察其根末,究其肌理;浅出则促膝而谈,俯首皆是。“品史”与“治史”有天壤之别,从阅读者的角度上讲,少有“治史”之心,多为品评之趣,著者动笔之初,已与读者心领神会。著者采用的是平实语言和平民语境,推心置腹,扎实可靠。至于君清臣正,明镜高悬,扬善抑恶,宁静自守,这既是人类的道德彼岸,更是《品史录》所找寻求索的现世此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中国文人的彼岸理想从古至今从未泯灭。秦将军亦是。

《品史录》终于成卷。洋洋数十万言,贵在一“品”字。

对历史趋势的品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评史不难,难在觉醒。人类历史偶有钝挫之时,刻意的品评就是一剂清醒良药,振奋精神,自觉启蒙,让理性与宽容回归,心底宽阔,方可前行。

对往事故人的品评,在于促进人的道德尺度的提升。历史是人之行为的串联,品评他人他事,强调的便是道德的作用。家国一体,命运相息,无论帝王将相庶民百姓,都是历史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应该对这个舞台负责,这就是所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古训。

对百态人生的品评,在于面对镜中自我,力求清醒客观,就此改善人生质量。就个人而言,人格高低决定生活质量优劣。

在数不尽风流,说不尽苦乐,唱不完悲欢的历史万花筒中,更难体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在感叹人生苦短之时,多几份人格样品,多知晓些荣辱悲欢,扪心内省,自律警觉,或许能找到快乐活下去的些许理由,这一“品”,令我们这些俗世之人更为动情。

将军有此著述,着实不易。

著史需要海量阅读。将军戎马一生,军务锁身,野帐冰河,冷剑热血,一生少有闲暇。不挖千口井,不得一捧泉,不破万卷书,不知万事缘。尽管将军嗜读早有口碑,但典籍浩瀚,书海茫茫,熬不干几盏灯,呕不尽一腔血,何谈读书有成?行旅秉烛,鞍上捧卷,甘苦自知。

著史需要通学积累。人类乃是人间万事万物之大杂烩,自古就有史学便是杂学之说。天文地理、兵农工医、哲学美学、经济商业、文学艺术、周易经学,乃至奇门淫巧、风水八卦,历史从少不得任何一项,若想著史,先为杂家,没有相当的学识积累,史如何去品?

著史需要哲理思索。历史是变幻中的时空交错。时过境迁,世事流变,自然科学之进程,文明发展之进步,都将改变历史的价值判断:今为痛苦,明为欢乐,今为高尚,明为卑鄙,今为英雄,明为大逆,今为前进,明为后退。著者须审时度势,理出历史大规律,辨明是非大道理,考验的是哲理思辨的真本事。

著史需要艰苦劳作。著述乃是人生大辛苦。一字一句,搜肠数遍而不得获,断发数根而不成篇,冬寒夏暑,呕心沥血,悬梁刺骨,孤灯难眠。所著不是自家欣赏的个人日记,在取悦自己的同时更要取悦读者,两者相顾,苦情加倍,两情相悦,苦尽甘来。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厚精深,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的历史如此纷繁复杂。读秦将军的《品史录》,从窥见一般继而推及心念,实现自省自悟,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史录》有文史价值,更有阅读价值。

将军自谦,说其读书偶有心得,随手记录在案,不料 “无意成卷”,实则是将军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品性胸怀。好友怂恿,勉为其难,略集案头笔墨之时,将军深谙乐趣所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和读者一起对历史长河进行一番品头论足,散去郁结,畅快胸襟,更偶有薄收,茅塞顿开,岂不快哉!

庙堂高远,匹夫叨念,都是责任担当;剑胆琴心,亦文亦武,均为人生气势;将军解甲,笔耕不辍,实乃大境界也。

读后感慨,且为小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