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27全部退役”这个谣言,应该也可以算作中国军迷圈的月经假消息了吧?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无良账号拿出来说一次,这类内容确实容易博得眼球(非常可恶),但也误导了不少读者!
就在前段时间咱们写文章谈了中俄第二批苏-35SK型歼击机的军贸问题,文章下面的评论笔者看了,好些读者都在抱怨“没想到我们从俄罗斯买的苏-27都退役了,还得问“毛熊”要最新的苏-35SK”——中俄苏-35SK的军贸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说的很详细了就不再赘述。
今天我们重点来谈这个问题:中国到底向俄罗斯采购了多少架苏-27SK/UB的成品机,这些飞机技术状态如何,是否真的如同传闻所说的那样,“寿命很短,早都已经没法使用了”?
中国一共采购多少架苏-27?
咱们先说一说中国到底向苏联/俄罗斯进口了多少架原装成品苏-27型战斗机。由于众所周知的因素——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空军内部热情倡导苏-27型战斗机军贸的是时任中国空军副司令员的、传奇式的林虎中将。
另一方面得益于各种各样、使用了诸多添油加醋桥段描述苏-27采购案的报告文学,中国空军进口苏-27型战斗机这一在空军建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经历了29年的风云后已经越来越有都市传说的特征了。
中国采购的第一批苏-27
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很简单,把它细细剥开以后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只要记住这样几个节点就是了:1990年6月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决定向苏联采购苏-27型歼击机,整个采购工程也因此代号“906工程”。
1990年10月苏联分管部长会议副主席率团访华并于11月1日签署了《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简称《纪要》),基本敲定了中苏之间苏-27型战斗机的采购合同。
1990年12月28日中苏双方正式签订了采购苏-27S型战斗机与苏-27UB型双座教练机的采购合同,首批供货合同24架,意向采购合同另有24架,合在一起,一共48架苏-27型,这就是整个“906”工程在苏联解体之前的故事。
合同虽然签了,但是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与合同规定的条款还是有些偏差的——比如首批供货合同,尽管合同规定的供货数量是24架,但苏方(实际交付的时候已经是俄方了)先期交付了2架苏-27UB给中国空军熟悉装备和开展预先训练,而后才开始履行合同,因此首批装备苏-27型战斗机的空军航空兵某团(当然军改之后都已经团改旅了)实际上拿到的是26架苏-27SK/UB型战斗机,其中20架是由共青城制造的苏-27SK型,6架是由伊尔库茨克制造的苏-27UB型。
中方采购的第二批苏-27
26架飞机到手后,1992年底北所总师李明就已经写信给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要求引进苏-27型飞机的生产线,并要求同步引进配套的AL-31F型涡轮风扇发动机。
1993年4月份军委就批准了整机引进苏-27生产线的“934”工程,开始了苏-27国产化的进程——但是“934”工程与俄方形成的拉锯反而使得“906”工程提到的第二批意向合同有咕了的迹象:我方坚持要求俄方转让生产线,俄方只同意提供整机成品,双方从1993年拉锯到1994年,眼看第二批苏-27的合同就要飞了,所以最后中俄双方各让了一步,俄方同意向中方转交苏-27型战机的生产线及全部生产技术资料,中方同意把1990年签署的合同全部履行完毕,再订购22架整机装备给第二个航空兵团。
这就是我国弄到的第二批苏-27型战斗机,其中包括有16架苏-27SK型战斗机和6架苏-27UB型战斗机,这批飞机被全部装备到了当时镇守中国南大门的空军航空兵某团(军改之后已经团升旅了),也就是军宅嘴里的“南霸天”,1996年完成了接装工作。这就是中国空军手里面的第二支苏-27部队。因此,截止1996年底,中国空军手里一共有48架苏-27SK/UB战斗机。
1999年采购的第三批苏-27
由于中俄双方谈的“934”工程只涉及到单座型的苏-27SK型歼击机,没有进口苏-27UB双座教练机的合同,伴随着苏-27SK散件/毛坯件组装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苏-27SK/歼-11型战斗机开始进入空军部队服役,空军前期进口的少量苏-27UB型“同型教”也开始变得不够用了。
因此1999年中国空军又同俄方签订了第三批苏-27型战斗机的整机采购合同(也有传说这批飞机是俄方作为债务冲抵硬塞给我们的)。
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进口的全部都是伊尔库茨克生产的苏-27UB型战斗机,一共有28架,这批飞机全部装备给了驻守“火锅之城”的空军航空兵某团。同时,伴随着歼-11型战斗机的批量装备部队,这批苏-27UB也在不断向外移交,最终该团的苏-27型战斗机的编制表同其它各团基本保持一致。
到此时,中俄之间的苏-27整机进口的军贸合同才宣告结束,一共有36架苏-27SK型,40架苏-27UB型,这就是空军全部的原装苏-27。
这三批苏-27的技术状态如何?
在进口的这3批苏-27型飞机中,第1批20架苏-27SK与6架苏-27UB基本上维持着苏联自用型号1990年的技术状态;第2批16架苏-27SK则升级到了1995年的第39批次技术状态,6架苏-27UB则维持1990年的技术状态不变。
不过,这几批飞机的总体性能比较接近,RLPK-27型火控系统均以N-001型火控雷达(也就是军迷嘴里的倒卡神机)和TS-101火控计算机以及OLS-27型光电雷达为核心,只不过1996年拿到的39批次将雷达天线升级为N-001P型,优化了TWS能力(当然以苏-27SK的火控系统计算能力,这也就算是个画饼),整体性能也就堪堪和美军80年代还没进行PSP升级的F-15C打个平手。
值得说道说道的是1999年拿到的那第三批苏-27UB——我们都知道“三哥”在90年代末期苏-30MKI还停留在纸上的时候同样从伊尔库茨克拿到了一批“先导型”的苏-30K,一共18架,实际上这批有限升级的苏-30K型战斗机的技术状态跟卖给我们的苏-27UB型战斗机极为接近,都可以为RVV-AE型中距弹、Kh-29M等小型空对面武器提供引导。
因此你说我们拿到的这28架苏-27UB其实就是苏-30K也没错。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空军比较务实不整这些虚的,可靠性和勤务性好就可以,而感觉上当受骗了的三哥不出意外在拿到了真正的苏-30MKI战斗机整机后就把这批苏-30K给扔了。
采购的苏-27战斗机寿命怎么样?
最后说说苏-27SK/UB型战斗机的寿命问题,我们都知道很多苏-27型战斗机“寿命短”的段子,从里面还演绎出种种不靠谱的说法,诸如说什么“苏联军队的装备建设是面向实战的,实战中根本用不了那么长时间装备就要报废了”——装备寿命太短的话只会给平时的战备与训练徒增难度;
再比如说什么“苏-27的机体寿命只有2000小时,美国人的F-15动辄能做到上万小时”——其实不然,苏-27型战斗机所谓的“寿命短”,很大程度上这口锅要扣到苏联的航空材料分析与结构件疲劳寿命分析不完善的头上。
在苏联设计苏-27的时候,相比较西方已经普遍在整机寿命计算上引入标准型试验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定量仿真,苏-27的定寿还是苏联人的老一套——比较粗糙的理论计算加上比较特化的结构试验。
因此最后设计部门也没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那个所谓的“2000飞行小时/停场寿命15年”也并不是最终的日历寿命,只是设计局给的预估值,意思是这飞机能用2000飞行小时、停场15年而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是伴随着结构补强与更换一些到寿部件,尤其是使用新的定寿模型后,苏-27型战斗机的实际使用寿命比这个预估的“2000小时/15年”要长得多——实际上到2000年共青城搞出来苏-30MKK的时候,通过结构补强等措施这个数值就已经提升到了“4000飞行小时/停场寿命25年”了。
至于中国空军手里面的那36架苏-27SK和40架苏-27UB,笔者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起码在2018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第二批进口的苏-27SK还参加了军事演习,上演了一出“远嫁他乡22年一朝回娘家”的戏码。
而1992年装备部队的苏-27SK尽管确实有部分已经退出现役,但是其实际使用寿命普遍都达到了4000小时/停场25年以上;至于1999年进口的苏-27UB,目前的实际使用寿命也都达到了4000小时以上,而且这些飞机的技术状态都还比较良好,起码在2到3个空军航空兵旅里面依然在正常服役。估计在退役的时候可以飞到5000小时/停场25年。
因此,以后咱们再也别说什么“中国空军买的苏-27全部退役了”——没有的事,人家飞的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