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时期,各国海军研发装备的舰载鱼雷机大多采用三人机组,比如日本海军的九七式舰攻,“天山”舰攻(日本海军的舰载鱼雷机即舰上攻击机),美国海军的TBD“蹂躏者”和TBF“复仇者”,英国海军的“剑鱼”、“大青花鱼”、“梭鱼”等,均采用三人机组,而各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基本是双人机组,比如日本海军的九九式舰爆、“彗星”舰爆,美国海军的SBD“无畏者”和SB2C“地狱俯冲者”,英国海军的“大鸥”等,都是双人机组。
日本海军九九式舰载俯冲轰炸机
舰载鱼雷机与舰载俯冲轰炸机在机组成员数量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两者攻击方式上的不同。在二战时期,舰载鱼雷机除了挂载鱼雷进行鱼雷攻击外,还可以挂载炸弹进行水平轰炸,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海军九七式舰攻,比如在1941年12月7日奇袭珍珠港时,第一攻击波的89架九七舰攻中有49架挂载800公斤炸弹进行水平轰炸,40架携带1枚九一式鱼雷进行雷击,第二攻击波的54架九七舰攻则全部挂载炸弹。
日本海军九七式舰载攻击机
在进行鱼雷攻击时,飞机由低空进入攻击航线,从水平方向发起攻击,此时由位于座舱最前方的飞行员通过机首方向的瞄准具进行目标观测并投掷鱼雷;在进行水平轰炸时,飞机由中高空进入攻击航线,从垂直方向上发起攻击,此时飞机仍处于平飞状态,飞行员难以观察到目标,所以需要由座舱第二位的轰炸瞄准手通过机腹的窗口进行瞄准投弹。简而言之,舰载鱼雷机需要两名机组成员分别负责雷击和水平轰炸两种攻击方式,而第三名成员通常担任无线电员兼后部机枪射手。相比舰载鱼雷机,舰载俯冲轰炸机只有一种攻击方式,即挂载炸弹进行垂直方向上的俯冲轰炸机,而飞机在俯冲状态下,飞行员就可以完成瞄准投弹,因此无需增加一名乘员。
美国海军TBF“复仇者”鱼雷机
除了攻击方式的不同外,舰载鱼雷机还常常担负诸如侦察、反潜巡逻、校射等任务,相比舰载俯冲轰炸机更注重多用途性,而增加一名乘员有助于更好地分担任务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比如在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海军航母上没有专用的舰载侦察机,多由九七式舰攻执行侦察任务,同时也兼用于反潜巡逻。在执行侦察任务时,位于座舱中部的轰炸瞄准手就担负领航员和观察员的角色。英国海军在一机多用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比如著名的“剑鱼”在设计时就作为雷击/校射/侦察三用机,因此采用三人机组是顺理成章的,这一设计理念也被后续的“大青花鱼”和“梭鱼”所继承。
英国海军“剑鱼”鱼雷机,属于典型的多用途机型。
当然,舰载鱼雷机的机组成员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任务类型进行调整,比如执行雷击行动时就可以取消轰炸瞄准手。而且,到战争后期随着飞机性能的发展,也出现了兼具雷击和俯冲轰炸能力的机型,比如日本海军号称“攻爆合一”的“流星改”,美国海军的SB2C“地狱俯冲者”也可以挂载鱼雷,上述机型均为双人机组。
日本海军爱知“流星改”攻击机,兼具鱼雷攻击和俯冲轰炸能力。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战史。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