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空军的老将:强-5攻击机?答案:空地一体,攻防兼备!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如何评价中国空军的老将:强-5攻击机?答案:空地一体,攻防兼备!

 Q-5 WARNING 

昨天的文章收获了大量的读者留言,非常感谢大家!所有的提问,笔者都尽可能的回复——其中有一位读者要求评价一下强-5这款机型,于是就赶出了今天这篇文章。

你要让笔者来说,总体上可以用如下几句话来评价:光荣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万金油的一生,靠一架前线战斗机改装成攻击机,承担了从前沿战术支援到纵深战术核武器攻击在内的大多数对地战术任务,服役末期更是成为了21世纪初中国空军为数不多的可以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的战术飞机之一。

同时这型飞机的机动性也不差(据说巴基斯坦空军内部对抗中曾经模拟击落过巴空军的幻影-3战斗机),这款飞机真正实现了“空一体,攻防兼备”的目标。

接着笔者还要澄清一点,那就是在大多数人眼里,强-5攻击机的基准型号是我军仿制米格-19战斗机研发的歼-6甲战斗机,其实不是,按大佬的说法,强-5真正的老底子是112厂基于米格-19研发的东风106轻型歼击机——这是当时各主机厂所搞出来的一系列以“东风”为代号的不成熟的战术飞机技术方案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强-5跟歼-6之间其实是一种并行关系而非延伸关系。

而从强-5最初承担的任务来看,其实也不是单纯所谓的“为了投放‘狂飙一号’氢弹而生”,确切来讲,强-5在设计之初的设计思路非常先进,体现了总师陆孝彭相当超前的眼光——1950年代的美苏两国在喷气式战斗机时代的对地支援方面还都处于摸索的阶段,到1960年代还在玩亚音速对地攻击机搞俯冲轰炸那一套,苏联倒是很快走上了正路,出来了苏-7等机型。

▲1994年中央台播出的以陆孝彭为原型的电视剧《天缘》

中国空军这边则是完全由自己在摸索未来战场空地支援的作战形态,而且相当敏锐地认识到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当然指的是1960年代到1980年代左右),随着伴随部队展开的野战防空地对空导弹与地面雷达网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中高空进入、俯冲轰炸的路子在野战防空系统与前线战斗机面前如同裸奔。

▲巴基斯坦强-5

唯一的应对措施,就是不要高空,从低空进入,靠降低飞行高度来规避地面雷达网的探测,来规避前线战斗机的拦截(当时的战斗机下视下射能力很差,单脉冲雷达或测距器很难滤除地面杂波),来压缩野战防空系统的拦截半径。而低空进入+超音速事实上是最佳的突防模式。

这种突防模式在中国空军的体现,就是强-5;而在美国空军的体现,则是F-4E和F-105这种机型,以及F-111这种战术轰炸机的集大成者;在欧洲的体现,是“狂风IDS”攻击机;而在苏联的体现,则是米格-27和苏-24M构成的前线航空兵战场/战役纵深遮断体系。

▲苏-24M

从这个意义上讲,强-5尽管在研发时间上并不早于这些机型,而且最终出来的产品性能也不尽人意,但是这型战术飞机体现出的设计思想和运用思想跟这些飞机都是一样的。

强-5基本型为了确保可以低空超音速突防,甚至特地设计了机身弹舱,可以携带500公斤弹药。在外挂干净构型下(只携带副油箱,超音速飞行前抛掉)可以以1.08M的速度飞行。在不进行超音速突防的条件下,机身下方2个挂架可以各携带1枚250公斤级航空炸弹,机翼下2个挂架可以携带2个57毫米火箭弹巢,后期生产的强-5基本型又增加了一对机翼挂架,可以携带2枚PL-2型空对空导弹用于自卫。

当然,强-5型攻击机面对着美苏欧等国的同类型号,在很多方面的性能都是极为落后的:

除了载弹量,强-5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地攻击的专门导航/探测/瞄准设备:缺导航设备。在我国境内飞行还可以靠导航台配合无线电罗盘导航,而在它进入预定的作战区域也就是苏联本土后,只能凭借简单的磁罗盘配飞行员携带的航图导航,导航精度极差,每公里导航偏差可以达到数米到数十米。在长途奔袭1000公里以上后,强-5型飞机的导航很有可能已经偏离预定目标数公里到数十公里,导致根本找不到目标;

缺探测设备,强-5飞机没有雷达,没有被动探测的光电/电视探测系统,只有简单的光学瞄准器,搜索目标全凭飞行员肉眼,基本上不具备打击点状目标的能力,也不具备夜战能力(当时我国空军的强-5部队只有极少数尖子飞行员才能勉强飞夜航);

缺瞄准设备,只有一个简单的光学瞄准器,尽管飞行员试飞后反映强-5飞机瞄准器设计简单可靠,瞄准简便,飞行品质不错,实施空地火力打击时较为稳定便于瞄准,但另一个角度说的也就是“你这个飞机的瞄准系统太简陋了”。

至于可以携带“狂飙一号”氢弹的强-5甲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是强-5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并不出名的小分支。当时中国空军赋予强-5攻击机的任务,是在三北地区以超低空突防的形式攻击苏联各集团军位于二线战役地域的兵力与装备集结地以及其它重要节点,乃至更远的位于苏联战略纵深的重要战略战役目标(当然这种攻击是有去无回的)。

将“狂飙一号”氢弹配套给强-5攻击机,事实上是增强强-5纵深攻击火力的一种措施,毕竟按照苏联的战役进攻学说都是战术核武器开道,核武器的使用权直接下放到军师一级,我军以牙还牙使用核武器也不算违规。为了投放“狂飙一号”氢弹的强-5甲在1970年8月1日首飞,1972年1月完成首次氢弹投放,1977年3月完成设计定型。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具备核武器使用能力的强-5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量产,原本由强-5基本型改装而来的6架强-5甲事后又都改回了原技术状态并飞回老部队继续服役了。因此,强-5甲只能算是强-5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尽管强-5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长达50年的服役期里也一直在改进,笔者之前提到的“三缺”在后来的不断技改中多少得到了改善。

但是伴随着以歼轰-7为代表的新一代战斗轰炸机开始入役,尤其是16年军改大范围铺开后空军的战役战术学说发生了巨大变革,强-5这种作战效率较低,总体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已经不能较好地执行战场与战役纵深遮断的机型在事实上已经没什么用处了。

最后几支强-5部队已经全部在2017年撤编,装备转交封存,给这型飞在中国天空50年的强击机画上了一个句号。

每天5分钟

搞懂一个军事问题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