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的热播,剧中的北境首府--临冬城,成为了很多人的热议焦点。虽然是魔幻作品的产物,但临冬城的设计与布局却源于现实。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座非常不错的中世纪晚期要塞。即便穿越到我们的世界,也是难以被攻克的坚城。
不信?我们完全可以用大明朝军队作为参考,看看临冬城的防御水平到底有多厉害!
临冬城的防御体系
临冬城其实有着很多的现实原型
在原作者马丁的笔下,临冬城被描述为在巨人帮助下修建的城堡。但呈现在所有人眼前的北方大城,其实就是中世纪欧洲要塞的一个缩影。
在临冬城中,历史最长的首堡是一座圆而矮小的要塞。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世纪早期的萨克逊圆形堡垒。这种堡垒往往墙壁坚厚,很容易防备当时的部落民武装袭击。虽然作者没有详细描述,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整座临冬城就是从这个原始的小工事开始的。
至今在英国还能看到的 盎格鲁撒克逊古堡
临冬城的主堡则是典型的中古石制建筑,其墙壁由花岗岩打造。对于中世纪时代的攻城武器来说,黄岗岩是很难攻破的坚固材料。一般的投石就极难动摇这座坚垒,同时代的早期射石炮也很难发挥作用。虽然可能砸掉某个塔楼,或者动摇一些地段的墙基,但总体而言的打击效果是非常低效的。
至于临冬城的外部防御,也是两层巨大的花岗岩城墙。其中外城高80英尺,内城更是高达100英尺,上面还分布着很多箭塔。这样的高度,已经超过了东亚历史上的绝大部分的城墙。更何况完全由花岗岩制成的城墙,几乎是不可摧毁的。
临冬城的两层城墙与内堡结构非常合理
在19世纪40年代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就使用大量舰炮轰击厦门炮台的石壁,但效果非常糟糕。火炮水平远不如维多利亚时代的明朝军队,自然是更加难以撼动。剩下不多的办法,就是从较为薄弱的城门寻找突破。
不过,临冬城的大门设有中世纪特色的瓮城结构。所以,一旦城门被射石炮或投石机所破坏,入侵者还会立刻遭到守城火力的集中反攻。
早期的攻城炮都是以轰击城门为主的
从城市北门通向主堡的必经之路上,还有一片非常醒目的“神林”。虽然是一个带有祈祷性质的场所,却同样也有军事作用。因为中世纪的军事要塞设计,通常都让去往主堡的道路弯弯曲曲。一路上塞满了各种女墙、曲道、枪眼等防御设施。神林的作用就跟这些防御设施类似。当对方从北门杀入,这片空地也是守军狙击强敌的理想场所。
所以,即使敌人不惧伤亡并攻克外墙,临冬城仍旧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除去易于埋伏和短兵相接的“神林”外,城堡内一重重的内墙和狭窄的小路也会让进攻方深感头痛。在大军攻到主堡面前之前,一路上都没法展开优势兵力。这也是中世纪堡垒巧妙的设计起到的作用。
神林是失守 并不影响临冬城的主体防御
最后,临冬城的规模比大部分东亚的首府城市要小。这也意味着防御者不需要在城内堆积太多数量的部队,后勤压力相对较小。要塞化的城市设计,也非常注重储存粮食、武器和干净的饮水。放在气候恶劣的北境大地,这样的布局显得非常有必要。
临冬城本身就有地下温泉,甚至可以通过管道来温暖室内环境。守军在长期围攻战中的待遇,足以气死在城外受冻的敌军。
临冬城在现实世界也是难以被攻克的
明军的攻城能力
明军的攻城战水平 让人不敢恭维
那么,明朝军队究竟有没有能力攻克临冬城呢?在守军数量充足的情况下,似乎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明朝军队在历史上都不是一支善于攻城的部队。他们几乎没有遇到过堪比临冬城的大型要塞城市,也就很难琢磨出高质量的攻城技术。
明军历史上最好的攻城武器,就是17世纪才引进的红衣大炮。这种武器原本是英国武装商船上的舰炮,对于设计精良的堡垒没有太好效果。只是因为明朝军队缺乏可靠的攻城武器,所以才将普通舰炮视为大杀器。后来的清军用上了更多红衣大炮,明军防御的城池也就在炮火中接连沦陷。
明朝最好的攻城武器 就是欧洲二手舰炮
但明朝自身也从未大量装备过这些武器。在著名的松锦大战中,集全国之力凑齐的精锐,红衣炮数量还不及1艘去日本贸易的荷兰商船。加上临冬城的城墙都是花岗岩制成,根本不忌惮16-17世纪水准的火炮。
当然,明朝军队也不是非要用红衣炮才能攻城。在王朝建立之初,明军就多次组织了大规模攻城作战,其中尤以围攻张士诚势力的首府--平江的规模最为浩大。明军不仅用工事围困四门,还打造了三层攻城塔。每层都配备弓弩、火铳和被称为回回砲的投石机,日夜不停的向城内射击。经过8个月的努力,才破城活捉张士诚。
明朝使用攻城塔的记录 往往只见于早期
但明军制造的投石机,比起之前的元朝军队来说已经有所弱化。元军可以使用的动辄石百余斤的大型投石机,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见踪影。所以,明军所使用的回回砲,只是和弓弩、火铳一起专门扫荡城墙守军的轻型武器。至于宋朝人号称可以用来攻城的床子弩,制作技术也在明初失传。所以,明军的攻城技术是起点不高的。何况面对临冬城的花岗岩外墙,这些武器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明朝还继承了元朝时期发明的简单火器碗口铳,并加以改进。从使用方式上来说,更加类似于原始的火门枪而非火炮。根据欧洲的战争实践经验,早期火门枪对城堡防御作战比较有用,但对攻城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此,这些数目繁多的各式土法火器,对于明朝军队的攻城能力没有太大帮助。连一般的石墙都奈何不了,又如何威胁临冬城的花岗岩石壁呢?
明朝军队曾大量使用的 碗口铳
实际效果略好于碗口铳的 虎尊炮
在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明军都有比较典型的攻城作战案例,包括在半岛面对缺乏火炮等重武器的日本军队。明军曾集中了大量火炮轰击平壤城墙,但最后还是要依靠强攻才收到效果。在没有进口红衣炮的情况下,无论是土法的虎尊、碗口,还是山寨的各类早期弗朗机炮,都不具有良好的攻城能力。加上年代更久的回回砲与床弩技术失传,使得明军在大部分时间里连像样的攻城武器都拿不出来。
明军当然还有办法通过爆破等手段,炸毁木质结构的城门,并派出部队进行正面强攻。但考虑到大部分卫所兵乃至募兵兵源的低劣质量,形同炮灰蚁附的大规模冲锋,也很难获得剧中的异鬼效果。在少量精锐遭到重大伤亡后,余下的部队可能就选择停滞不前。加上明军的后勤水平也非常低下,很难长时间保持大规模围城部队的规模。怎么看都没有攻取临冬城的能力。何况在临冬城的周围,不存在大型水系和大规模的人造水利系统。也就是说,连筑坝蓄水的非人道手段也没法实施了。
明军往往只需要面对平壤这类防御欠佳的城市
不过,考虑到明朝历史上的作战经历,如此低效率的反应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毕竟,明军遇到的大部分城市和要塞,连中世纪顶级水准的防御能力都不具备。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