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泰坦导弹博物馆在其筒仓中包含一个停用的泰坦II洲际弹道导弹(图片来源:Joe Salas)
随着冷战进入历史的长廊,冷战时期的战争遗物也由最高机密转为了公共展览。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以南约25英里(40公里)的泰坦导弹博物馆。这里以前是美国空军设施导弹8号站(或称Titan II洲际弹道导弹571-7站点),这个庞大的地下设施曾经是全球亚轨道导弹的集散地,其顶部装有一个9兆吨的核弹头,如今这里是一个国家地标,也是那个美国的漫长黑暗日子的见证。
1962年发生了为我们所熟知的古巴导弹危机,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差点儿酿成热核战争。
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对此看法高度一致,但这两个大国的核较量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1963年,为了应对冷战时期苏联核武器的二次打击,美国空军曾运营共计54个泰坦导弹站点作为威慑力量。
LGM-25C泰坦洲际弹道导弹在筒仓中准备发射
图为泰坦导弹II的载入飞行器
Titan是美国有史以来使用的最大的陆基核导弹。该导弹有一枚W53核弹头,产量为9 兆吨(9,000千吨)。
图为B53核弹头,以W-53核弹头为基础,于1987年退役,美国至2011年为止仍保存了50枚B53核弹头。目前美国核武库中使用的最大核弹头是B83。
该设施的最高警戒状态是1963年11月22日,当时肯尼迪总统被枪杀。当枪击事件发生时,用于发射导弹的钥匙被命令紧急放置在发射台的桌子上,为可能的发射做准备。
当时五角大楼还不知道苏联是否犯了战争行为。
在将要发射时,美国国家指挥局会给出命令发射被指定的、三个预先编程目标中的一个。出于安全原因,这些目标对于机组人员来说是未知的。
控制导弹的计算机最多可以运算并执行三个目标,所选目标由战略空军司令部总部决定。要更改所选目标时,机组指挥官按下启动控制台上的相应按钮。
今天,三个目标中的目标二被揭秘后被认为可能是前苏联境内的导弹基地。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可以选择是执行核弹头在空中爆炸还是地面爆炸,而根据资料显示,对目标二的打击是地面爆炸。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位于美国的核导弹指挥中心安排有两名武装工作人员随时待命,当受到核武器攻击时,工作人员将等待美国总统的命令,如果其中一人收到并验证来自总统的“启动”信息,“启动”代码将被输入进武器控制系统。随后两个开关将被同时转动5秒钟,最终一枚W53氢弹头将被发射,打击“被预编程”的目标。
到了1981年,随着冷战接近尾声,里根总统宣布了他的现代化武器系统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泰坦二号导弹最终结束了长达21年的服役期,于1984年正式停用。全美所有在运营的泰坦二号导弹筒仓也均被拆除,其中包括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的麦康奈尔空军基地周围的18个站点,阿肯色州小石城空军基地附近的18个站点(其中一个站点以前因故障而损坏无法修复,注意,这并不是核爆炸),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17个站点。而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的这一个筒仓,现在成为了美国国家历史地标,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泰坦导弹博物馆。
现在的泰坦导弹博物馆是其中最后一个泰坦导弹站点,其他遗址已经被摧毁或被改为私人住宅。
该站点设有两个大型地下指挥、辅助中心,一个103英尺(31米)高的泰坦二号导弹液体燃料筒仓,顶部扣着一个巨大的混凝土钢制滑动盖。
由于即便是博物馆也必须符合国际军控条约,所以博物馆内导弹的弹头已被移除,导弹的鼻锥上留下了一个明显的洞,在导弹的推进剂罐和隔热罩上,也留下了类似的切割孔。此外,保护性顶门被卡在“打开”的状态,确保导弹全然没有攻击性。
导弹发射设施图示
Titan II由一对自燃燃料Aerozine 50和四氧化二氮驱动,二者在接触时即可点燃并发射导弹。
图为泰坦博物馆的大型钢质防爆门
今年5月到10月,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泰坦导弹博物馆将正式开放,为大众提供一睹冷战时期核武器原貌的机会。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