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好莱坞影片,优美的乐曲,秀丽的风光和动人的爱情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而这部影片的原型就是二战前夕前奥匈帝国海军军官格奥尔格·冯·特拉普携家人逃离纳粹统治的真实故事。
《音乐之声》早已成为永恒的经典。
格奥尔格·路德维希·冯·特拉普于1880年4月4日出生在扎拉,其父亲奥古斯特·特拉普也是一位奥匈海军军官,因功获得骑士头衔,姓氏中加入了代表贵族身份的“冯”。1894年,格奥尔格·冯·特拉普子承父业,考入阜姆海军学校,于1898年毕业,又进行了两年的航海实习,曾远航至澳大利亚。1900年,特拉普被派往“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装甲巡洋舰上担任见习军官,并在当年随舰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为表现勇敢而获得嘉奖,并在归国后的1902年成为正式军官。
格奥尔格·路德维希·冯·特拉普
“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是一艘1894年建成服役的装甲巡洋舰,也是奥匈海军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标准排水量5330吨,满载排水量6026吨,航速19.35节,装备240毫米舰炮2门、150毫米舰炮、47毫米舰炮12门、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水线装甲带100毫米,装甲甲板38~57毫米,舰员475人。“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在服役后于美西战争期间曾远赴加勒比海,维护奥匈在古巴的利益。
奥匈帝国海军“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装甲巡洋舰。
1900年9月“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又抵达中国,参与西方列强对中国义和团运动的镇压行动,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当时奥匈帝国派出4艘军舰参加联军,而当“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兼女王”号抵达天津大沽外海时,大沽炮台已经在三个月前被八国联军,后来奥匈舰队又组织约300名陆战队员参加地面作战,由此考察,特拉普很可能参与了侵占天津和北京的作战。
冯·特拉普与他的首任妻子阿加特。
1908年,晋升海军上尉的特拉普加入奥匈海军潜艇部队,两年后被任命为SM U-6潜艇艇长,这艘新潜艇由鱼雷发明者怀特黑德的孙女阿加特命名,在命名典礼上特拉普与阿加特一见钟情,于1912年结婚,育有7个子女。在一战期间,特拉普成为奥匈海军的王牌艇长,执行了19次战斗巡航,击沉了包括法国装甲巡洋舰“莱昂·甘必大”号在内12艘舰船,总吨位45669吨。
1915年特拉普担任U-5艇长时站在潜艇指挥塔上。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特拉普解甲归田,与妻子和七个孩子定居萨尔茨堡,不幸的是阿加特于1922年病逝,特拉普只能雇佣当地女修道院的见习修女玛利亚担任家庭教师,照顾孩子们,两人日久生情,于1927年结婚,婚后育有3个子女,而电影《音乐之声》则将这段爱情安排在二战爆发前夕的奥地利。1932年的经济危机中,特拉普家破产,只能凭借全家的音乐才能四处演唱谋生,居然大受欢迎,成为闻名四方的家庭乐团,曾在欧洲各地巡演。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特拉普家庭乐团。
1938年德奥合并后,纳粹政权要求特拉普加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服役,还要他在希特勒的生日庆典上演唱。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节的特拉普拒绝与纳粹合作,于是利用去美国举行演唱会的机会逃离的奥地利,影片中特拉普一家步行逃亡的片段是真实的,他们当时的确徒步穿越奥意边境。到达美国后,特拉普一家继续以音乐为生。二战期间,特拉普的两个儿子参军,作为美国第10山地师的成员赴意大利作战。战后,特拉普建立了一个慈善组织,为祖国奥地利提供救济。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因病去世,而特拉普一家的故事于1959年被搬上舞台,成为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而1965年翻拍的电影《音乐之声》更加蜚声世界。
特拉普和玛利亚夫妇以及他们的孩子们,摄于1940年美国。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