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武器哪里来?外来的自然少不了,但是也有自力更生的产物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四野武器哪里来?外来的自然少不了,但是也有自力更生的产物

null

四野,就是第四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编制之一,在林彪等优秀的指挥官的领导下主要在东北作战。其人员的来源比较广泛,比如八路军乘员、东北抗联战士以及部分进步青年,大部分人都上过战场,所以自然整支部队的作战能力都很高,也不畏惧战斗。正是在这么好的先天条件之下,四野才完成了1948年三大战役的第一幕——辽沈战役,为进一步消灭敌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尽管有许多优良的条件,但是不可否认,当时的中国,武器工业还不发达,所以自己能够生产的武器少之又少。但是打仗必须要武器,四野也不例外,要不然面对武器精良的敌军获得胜利就非常的困难。那么,四野武器哪里来?外来的自然少不了,但是也有自力更生的产物。

null

第一,缴获日本留下来的。之前说了,部分四野士兵来自东北抗联,对于缴获日本人的武器得心应手,使用也已经习惯。在战争时期,日本人在东北建造了大量的兵工厂,能够生产不少的武器,包括重武器,这自然为四野后来的武器库的扩充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外,苏军进入东北后,击败了“皇军之花”70万关东军,缴获的大量武器也都给了我军。

第二,就是自己修补的部分武器。我军在东北找到了不少的武器,包括火炮,当时有的武器因为故障所以就被丢弃,我军利用各种运输器材将它们运回部分工厂,进行修补,大部分在能工巧匠的手下重新能够使用,并进入四野的作战序列之中,推动战争的胜利。

null

第三,就是在和敌人的作战中缴获的武器。敌人在抗战结束后获得了不少的美援助的装备,但是有着那么好的武器,敌人的士兵却不热心战斗,大部分要么逃跑,要么投降,丢下了不少的好武器。这些还是非常崭新的武器,四野看到了怎么不会拿走?

第四,就是自己制造的武器。在抗战的困难时期,我军就在延安尝试自己制造武器,包括迫击炮等等,不少英雄人物因此受伤或者牺牲,他们的奉献也为我军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武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