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苏-27“侧卫”是由俄罗斯苏霍伊飞机设计局研发制造的一款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具备攻击力强,航程远以及机动性优越等显著优点。自1985年服役以来,作为精锐力量的苏-27战斗机在苏俄空军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依靠巨大的航程和强悍的机动性能给予世人以深刻影响,尤其是在1987年发生的“巴伦支海手空中手术刀”事件中,隶属于苏联空军第941联队第2中队的飞行员瓦西里・辛巴尔大尉驾驶着该型战机,利用垂尾重创了挪威P-3B型侦察机,由此成为了史上最著名的空中撞击战例并名垂千古。而在该事件发生后的第3个年头也就是1990年,中国军队派遣代表团前往苏联参观苏-27战斗机,并于同年的12月签署了24架该型战机的购买协议,也就为这款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水平的现役战机进军中国奠定了基础。
首批12架苏-27战机于1992年6月27日抵达中国安徽芜湖空军基地,其中包括了8架单座的SK型和双座的UBK型,它们分别由俄方的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和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公司生产,这些战机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的王牌战机。而在1995年12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访问俄罗斯,并提出了追加引进苏-27战机生产线和相关技术的请求,并在最终与俄方达成共识,从而为“侧卫”战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打下基石。
显而易见的是,苏-27SK/UBK战斗机对于九十年代的世界各国军队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先进装备,更何况是当年正处于青黄不接的中国空军:与身为第三代战机的苏-27形成强烈对比,那时中国空军的主力还是歼-7系列,属于第二代战斗机,整体性能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而即使是号称“王牌”的歼-8II型战斗机也同样仅仅算得上“二代半”的技术水平,与第三代战斗机相差甚远。更令人揪心的是,相当于第一代战机水平的歼-6系列在当时的中国空军仍然有着相当的服役规模,这在超视距空战开始成为时代潮流的九十年代是非常无法想象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苏-27的到来让中国空军高层意识到了第三代战机的优越表现,并从侧面进一步推进了国产先进战机的研制步伐。
新世纪以来,苏-27系列战机在中国空军中一直有着极高的战术价值,尤其是高航程和重型战斗机的性能特征让它们几乎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并由此成为了中国空军远程巡航任务中的决定性力量。而在众多装备该型战机的部队中,有着“雾都雄鹰部队”之称的中国空军航空兵某旅则更是一个“狠角色”,他们的飞行员之中不乏蒋佳冀这样的金头盔蝉联者,以至于成为了历届军内大小规模对抗演练中的可怕对手。另一方面,由于“雾都雄鹰旅”装备的苏-27型战斗机属于引进装备中的第三批次,因此它们的服役期限比其他部队的同型战机要更为长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去年看到该部队原装的苏-27UBK战斗机仍然处于战斗值班状态。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新型国产战机和机载武器系统的不断问世,只能使用俄制武器而无法兼容国产弹药的苏-27系列在攻防方面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空军日益增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电子系统方面,苏-27与其他国产同代战机相比也已经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特别是N001倒卡雷达早已落后于世界水平。如此一来,这款曾经代表着中国空军顶级力量的一型战机也不得不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与之相应,“雾都雄鹰旅”的苏-27UBK战斗机全部于去年8月退出现役,而取代它们成为这支王牌部队新一代座驾的则是来自沈阳飞机制造厂的歼-16,这是一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第四代战机,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先进探测系统,并实现了“飞推火一体”。毫不夸张的说,该机强悍的综合实力在中国空军作战序列内仅次于歼-20隐身战斗机,因此换装后的“雾都雄鹰旅”必将如虎添翼。
除此之外,其他曾经列装苏-27的部队诸如空2师和空3师也均于数年前换装了苏-35SK和歼-20战斗机,再结合不久前“雾都雄鹰旅”的情况来看,苏-27SK/UBK已经全部退出现役。但在此之后的中国空军并不会出现实力下滑——恰恰相反,更多新型战机的不断升空必将为中国的国土安全构筑一道更为坚实的空中防线。
作者:千羽守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