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毫米的钢雨——国产“万发炮”家族全解析!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30毫米的钢雨——国产“万发炮”家族全解析!

众所周知,随着反舰导弹逐渐成为水面舰艇所要面临的主要威胁。除了继续深挖舰空导弹的末端反导能力以及加强舰载电战水平外,素有“水面舰艇最后一道屏障”之称的CIWS,也就是近防武器系统也迎来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诞生的美国“密集阵”、苏联AK-630以及荷兰“守门员”等,都是该领域中知名度极高的代表型号。

null


被称为“水面舰艇最后一道屏障”的近防武器系统

虽然我国在近防武器系统的研究方面,要滞后于美苏等海军强国。不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启动的代号为“857工程”及其最终成果——H/PJ-12型近防武器系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730近防炮的出现,还是适时的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一项空白,并成为了我国海军第三代驱护的主力末端反导手段。

null


730近防炮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当然,随着反舰导弹末端速度的不断提升,第一代射速不超过5000rpm的近防武器系统显然已经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不断加码射速而催生的每分钟射速破万的“万发炮”,开始和另一种末端防御思路——近防导弹一起,成为了当下近防武器系统中的主流。


在大多数军迷的印象中,只要一提起国产“万发炮”这个概念,想必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基本都是著名军事专家房兵教授H/PJ-11型11管30mm近防炮的身影。这款在730基础上通过增加转管数量,俗称为1130的近防炮型号相比其前型,在射速、备弹量以及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同时,1130也已经开始逐渐替代730近防炮,与红旗-10型近防导弹一道成为了海军新一代水面舰艇标配的近防武器系统。除此之外,其陆基改进型——LD-3000也已在本届珠海上再次公开亮相。

null


1130已成为海军新一代近防武器系统的标配

虽然就目前而言,1130近防炮凭借其广泛的装备及极高的知名度,已然成为了国产“万发炮”这个概念的同义词。不过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1130及其LD-3000这个系列并非国内在“万发炮”相关领域的“独苗”。甚至严格一点讲,这款型号也非我国研发的首款射速破万的近防武器系统。至于我国在该领域进行的研究以及获得的成果,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要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

null


1130及LD-3000并非我国唯一的“万发炮”系统

实际上,早在2007年举办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作为730/1130近防炮研发单位的中船重工郑州713所,就曾经公开展出了一款射速破万发的“Hailstorm-1/冰雹-1”型近防武器系统。从相关披露的展板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款采用典型“弹炮合一”模式的型号,显然与随着956EM“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落户中国的俄制“卡什坦”近防炮有着很深的技术渊源。其不同之处在于,“冰雹-1”在保留了“卡什坦”基本设计思路与“弹炮合一”交战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更换国产火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

null


似乎官方更倾向于把“Hailstorm-1”直译为“海斯盾”

虽然这款“冰雹-1”近防武器系统在之后即未成功外销,也没有在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上实现装备。但这似乎并没有阻挡国内各科研院所对这类“弹炮合一万发炮”的热情。在于近日举办的第12届珠海航展上,继中船重工713所之后,中船重工716所杰瑞科技也公开展出了一款面向外贸的“万发炮”。而这款被命名为JRNG-6型的近防武器系统,同样采用了与俄制“卡什坦”、国产“冰雹-1”类似的设计思路。

null


本届航展展出的JRNG-6型近防武器系统

根据中船重工716所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JRNG-6型近防武器系统采用双联装6管30mm火炮搭配2X2联装近防导弹的配置。火炮系统最大备弹量为2000发,最大射速近10000rpm。该系统整体自动化水平高,反应时间小于8秒。在配合近防导弹的基础上,除了具备对1500米范围内末端速度为2.5马赫级别掠海反舰导弹的拦截能力,并可实现对两个批次目标的梯次拦截外,还可兼顾打击3000米内的低空飞机、直升机以及小型水面舰艇等目标。

null


716所提供的JRNG-6型近防武器系统相关参数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JRNG-6型近防武器系统相比“卡什坦”与国产“冰雹-1”。除了继续强化自身的火控系统外,还在配套近防导弹上有了巨大的变化。从该系统火控制导系统取消导弹制导雷达与指令天线这些变化看,集成于JRNG-6型近防武器系统中的近防导弹,在很大概率上已经抛弃了“卡什坦”原版9M311近防导弹的无线电指令制导模式,换装了造价虽然昂贵,但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红外成像导引头。而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为何JRNG-6型近防武器系统的近防导弹只采用了2X2联装配置的原因。

null


JRNG-6取消了适配于无线电指令制导模式的导弹制导天线

假如你以为国产“万发炮”就这些,那就大错特错了。同样是前面提到的中船重工716所杰瑞科技,曾在今年6月份举办的南京世界雷达博览会上,公开展示过一款造型十分独特的火控雷达制导站。从相关图片中可以看出,此型雷达采用了独特的一大一小的双天线组合设计,这与我们常见的火控雷达存在很大的区别,以至于作者本人在第一眼看到这玩意的时候,都对其具体用途感到特别疑惑。

null


雷博会上出现的双天线火控雷达制导站

好在答案在这款雷达展台旁播出的宣传视频中得以揭晓,事实上,这套火控雷达制导站正是隶属于宣传视频中出现的国产“弹炮合一万发炮”。其中,大天线属于目标跟踪雷达天线,小天线属于导弹制导雷达天线(匹配导弹的无线电指令制导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俄制“卡什坦”还是国产“弹炮合一万发炮”都不同,雷博会上的这套近防武器系统采用了和730B近防炮类似的火控系统与武器系统分离的设计,即使用一套火控系统制导两套武器系统。至于原因,无法是为了节省成本与减少舰炮自身体积重量的考虑。

null


这款近防武器系统采用了与730B类似的火控、武器分离设计

讲到这里,算上1130近防炮/陆基版LD-3000,以及三款俄系血统浓厚的国产“弹炮合一万发炮”,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在该领域所得出的研发成果,居然多达2个技术路线共计5个型号。不过,由于内源炮体制以及交战模式这两个公认的缺陷与不足,最终导致这些俄系血统的“万发炮”最终未能在我国海军水面舰艇上实现批量装备。

null


就连俄制“卡什坦”的后续改进型都已抛弃了“弹炮合一”

而“弹炮合一”模式本身存在的火控系统复杂、体积与重量过大乃至性价比低的问题,也使其无法像AK-630一样,以高性价比、高紧凑度设计的近防武器系统名义,被大规模运用在那些防空反导压力较小的二线水面舰艇上。

null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