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亚洲第一巨舰——印尼海军“伊里安”号巡洋舰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昔日亚洲第一巨舰——印尼海军“伊里安”号巡洋舰

原标题:昔日亚洲第一巨舰——印尼海军“伊里安”号巡洋舰

本文原载于《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17年04、05月号(总第172、173期),有删改增补,谢绝商业转载。

日本投降后,前荷属东印度——荷兰在马来群岛的殖民地在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袖苏加诺(Bung Sukarno,1901~1970)的号召下于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但在此之后先后遭到英国和荷兰的入侵。面对国际舆论的重压,荷兰于1949年承认印尼独立,但依然控制着西伊里安(即新几内亚岛)。 

虽然荷兰被迫承认了印度尼西亚独立,但依然控制着新几内亚岛的西部 

自50年代后期起,苏联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逐渐改善,并展开了军事领域的合作。1959年,苏联首先通过中间人波兰转让给印尼海军4艘30БК型驱逐舰、2艘613型中型鱼雷潜艇。在试探了西方的反应后,苏联决定不再假借波兰名义,转而直接向印尼提供军事援助。

赫鲁晓夫与苏加诺的亲密合照 

第二年2月,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了这个“兄弟国家”。在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关于苏联向印尼转让武器装备和提供援助的政府间协议,其内容涵盖海陆空全军。仅海军舰艇方面,除以议价转让68-бис型轻巡洋舰“奥尔忠尼启则”号外,赫鲁晓夫还大手笔援助了3艘30БК型驱逐舰、1艘30Т型驱逐舰;8艘50型警戒舰还有10艘613型中型鱼雷潜艇等。而毫无疑问,其中价值最大的项目就是那艘排水量达1.6万吨的“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这也是苏联唯一一艘转让给外国使用的巡洋舰。 

30型“火力”级驱逐舰


50型“里加”级巡逻舰

68改型(68-бис“比斯”,也称“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巡洋舰是苏联在战后全新建造的第一种大型水面战斗舰,标准排水量13600吨,满载排水量16640吨,全长210米,全宽21.99米,吃水7.38米。主动力装置采用6座锅炉和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110000马力,最大航速32.7节。舰上主要武器包括4座МК-5-бис型三联装152毫米主炮塔、6座 СМ-5-1型双联装100毫米副炮塔、16座В-11型双联装37毫米防空炮和2座ПТА-53-68бис型五联装鱼雷发射装置,被西方评为50年代最先进的火炮巡洋舰。 

68-бис型轻巡洋舰二视图 

新罗西斯科海军博物馆“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号巡洋舰,这是目前仅存的68比斯

当然,在进入导弹时代后,这些“落后于时代”的火炮水面舰迅速受到冷落。但作为国威的象征,除了一些未完工的舰在船台上被拆毁,大部分已建成的68бис型轻巡洋舰得以保留,成为了苏联国家领导人和苏联海军出访外国实行“炮舰外交”的绝佳工具,“奥尔忠尼启则”号就是一例。

刚服役时的 “奥尔忠尼启则”号,此时舷号21

 “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于1949年10月19日在列宁格勒第194造船厂开工(建造编号№600),1950年9月17日下水,1952年 8月31日升挂海军旗,服役于波罗的海舰队。1956年4月,由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与苏联国防部长布尔加宁等高级官员组成的苏联代表团搭乘“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出访英国,当时舰上悬挂有红旗波罗的海第一副司令科托夫海军少将的旗帜,随行的还有两艘30-бис型驱逐舰“展望”号 和“完善”号。 

赫鲁晓夫等人搭乘“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访问英国 

这支编队于4月17日抵达朴茨茅斯,并在4月30日返回波罗的斯克。访英期间,赫鲁晓夫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阐述了他对导弹时代海军的看法:“英国支配世界海洋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导弹的出现,海军的武器体系和作战任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战列舰和巡洋舰已经成为了漂浮在海上的棺材。虽然我们这次来访乘坐的是最先进的巡洋舰,但是不得不说,它搭载的武器和技术也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在不久的将来,海军的主要武器将是潜艇和导弹。” 

1957年7月31日,“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与30-бис型驱逐舰“强击”号以及“神速”号从波罗的斯克基地出发,于8月2日对丹麦的哥本哈根进行了友好访问,哥本哈根要塞鸣礼炮21响欢迎苏联编队来访。8月5日,苏联驻丹麦特命全权大使斯拉温登舰参观。2天后,苏联编队驶离哥本哈根,于8日回到波罗的斯克。 

正在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进行正式访问的“奥尔忠尼启则”号,照片摄于1957年8月 

1961年1月11日,苏联研究决定将一艘现役的68-бис型轻巡洋舰“奥尔忠尼启则”号转让给东南亚岛国印度尼西亚,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苏联人面前。此前苏联海军舰艇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了在高纬度海域活动的防寒防冻和防滑措施。而苏制舰艇一旦驶入热带海域,就会出现因当地高温高湿气候造成的各种“水土不服”的情况。 

60年代的“奥尔忠尼启则”号,此时舷号310

1961年2月,“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进入塞瓦斯托波尔海军船厂开始接受热带化改装。首先,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和涉及保密的通信指挥设备被移除;粮库面积扩大了近4倍,制冷机由3台增加至5台,单台工作功率也有所提高;海水淡化装置的性能也有所增强,能够连续5天为舰员提供50升/人的用水。此外,在炮塔内还设置了座椅,采用了能够经受热带强光照射的新型舰体特种涂料,舰上4台柴油发电机的功率也由300千瓦提升400千瓦,以便保证舰上额外加装的风扇和空调的用电。 


1962年4月5日,“奥尔忠尼启则”号在黑海展开了工厂试航。而在此之前,印度尼西亚海军就已经多次派来官兵在舰上熟悉设备和展开训练。在“奥尔忠尼启则”号移交给印尼后,舰上机械师雅吉詹(Yathizan)后来成为了印度西尼亚海军技术局局长,而曾在舰上服役的大部分水兵也都担任了印尼军中的技术领导职务。 当然,苏联人为这艘几乎是白送出去的舰进行改装所花费的巨资也没有毫无成效的。60年代后期,苏联海军力图建立一支在世界各大洋存在的远洋导弹核海军,并希望拓展在南太平洋、印度洋和非洲海岸的活动区域。而对“奥尔忠尼启则”号的热带化改装就成为日后苏联在设计建造新舰、或实施同样的热带化改装时的宝贵经验。 


1962年9月5日,悬挂黑海舰队第一副司令恰雷海军中将旗的“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在苏联水兵的操作和军乐队的奏乐下离开塞瓦斯托波尔港,出发驶往印度尼西亚。在出发时,“奥尔忠尼启则”号上载有351名印尼海军官兵,他们即将成为这艘舰未来的主人。后来,曾在该舰上服役的机械师雅吉詹一路成长为印尼海军技术局局长,而大部分水兵也都担任了海军中的领导职务。 

正在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 

为“奥尔忠尼启则”号伴航的是同样计划转让给印尼海军的两艘50型警戒舰“沙狐”号和“南美鼬”号。在埃及的塞得港稍作修整后,三艘舰通过苏伊士海峡驶入红海。虽说已经进行过相应的改装,但高盐度的海水和高温气候对舰上主锅炉的运行还是造成了不利影响,主机舱和指挥舱的温度甚至达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60℃。9月15日,“奥尔忠尼启则”号等舰接受了苏联油船“马克西姆·高尔基”号的燃料、锅炉水以及滑油补给,之后进入印度洋。9月26日在爪哇海再次接受油水补给,随后于9月28日抵达印度尼西亚的丹戎不碌港,结束了这一段总里程6590海里的航行。 

宝贵的一张在印尼海军中的“奥尔忠尼启则”号

1962年10月5日,“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降下了苏联海军旗,并升起了印度尼西亚国旗。应印尼海军的要求,苏联海军留下了舰上的一部分舰员担任教官,余下的舰员则乘坐苏联籍客船“雅库特”号和“诺里尔斯克”号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1963年1月24日,苏联与印尼举行“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的移交仪式。“奥尔忠尼启则”号正式从海军舰艇名录中除名,加入印尼海军战斗序列,并被命名为“伊里安”号(Irian,舷号201),其政治意味可见一斑。同年1月29日,原“奥尔忠尼启则”号轻巡洋舰的舰员被解散。 

“伊里安”号轻巡洋舰上“英姿飒爽”的印尼水兵 

在获得了“伊里安”号轻巡洋舰后,印度尼西亚海军的实力几乎在一夜之间跃居亚洲第二,底气大增的印度尼西亚随即出兵进攻西伊里安。最终在1963年,荷兰宣布放弃保持西伊里安这一海外领地。然而,在吞并西伊里安成为既有事实后,这支庞大而无用的舰队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财政包袱。况且,印尼的工业化水平与舰员素质根本不适合操作和维护这艘万吨巨舰,再加上热带高温高湿的空气和海水的侵蚀,导致“伊里安”号轻巡洋舰舰体老化严重。在印尼海军刚接手该舰的1962年11月,就发生了“伊里安”号与1艘613型柴电动力潜艇的相撞事故。不久后,舰上6座主锅炉中的又有3座罢工,实际上丧失了作战能力。 


与印尼海军的613型中型鱼雷潜艇协同演练的“伊里安”号轻巡洋舰 因此,印尼海军于1963年秋季将“伊里安”号送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造船机械厂进行修理,想必苏联水兵们和船舶修理工人在看到这艘破落的战舰时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需要对“伊里安”号进行的维修项目非常多,其中包括本应由舰员日常进行的正常维护。在协议上所标明的全部维修项目完成后,“伊里安”号在苏联太平洋舰队56型驱逐舰“忍耐”号的护送下,于1964年4月10日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踏上归国之路,10天后驶抵印度尼西亚的泗水港。 

在远东造船机械厂修理期间拍摄的“伊里安”号轻巡洋舰,其舰容舰况很不容乐观

 返回印尼后,“伊里安”号轻巡洋舰曾长时间担任海军旗舰,但随着印尼在1965年9月发生政权更迭,亲苏的苏加诺政府被推翻。新上台的苏哈托不但断绝了同苏联的外交关系,还大肆镇压反对派。而苏联援助的这艘“伊里安”号也长期停航,后来甚至被改造成浮动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国内的左派政治犯。1970年,几乎被人遗忘的“伊里安”号搁浅在浅滩,舰内灌满了海水。该舰于1972年从印尼海军中退役,被拆去了武器作为废钢铁出售给中国台湾的一家私营公司拆解。

 “伊里安”号舰上的后甲板曾短暂驻留过法航SA-315“羊鸵”直升机,照片摄于1969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