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虎门之战英军为何仅5人伤亡 关天培错误致命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鸦片战争虎门之战英军为何仅5人伤亡 关天培错误致命

原题:鸦片战争的虎门之战,英军为何只有5人伤亡?关天培的错误太致命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关于鸦片战争,中国人应该都不陌生。那场战争,中国第一次和西方列强大规模正面交战,结果是中国输了,而且输得很惨,被迫签订下了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场战争中,虎门炮台是一个“出镜率”特别高的地方。从50年代的老电影《林则徐》,到90年代的电影《鸦片战争》,虎门炮台都是电影里表现双方交战的主要区域。虎门炮台的象征意义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今天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就设在虎门炮台遗址区内。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炮台遗址内的鸦片战争博物馆)

可以说,清政府为了虎门的防务还是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早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时候,英国就有两艘武装商船不顾清军阻拦,强行闯入过珠江口。这两艘英国船一边喝岸上清军炮台对射,一边全速前进,半个小时就穿过了珠江口,一直到达广州郊外。道光皇帝闻讯十分恼火,称“看来炮台俱系虚设,两只夷船,不能击退,可笑可恨!”于是下旨让当时的江南水师提督关天培调任广东水师提督,整顿海防。关天培花费数年心血和海量白银,终于打造出了当时堪称中国第一的虎门防御体系。

(关天培一手打造的威远炮台遗址)

因为电影的影响,很多人印象中的虎门炮台就是一个有很多火炮的要塞,甚至很多人印象中的虎门炮台就和一般的城墙没啥区别。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印象。事实上,虎门炮台并不是一座孤立的要塞,更不是一座传统式的城池,而是一个由一系列要塞、堡垒、海防工事组成的综合防御体系。整个的虎门防御体系,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珠江入海口两侧的大角、沙角炮台。在大角、沙角炮台北面5.5公里的地方,是位于珠江江心的上横档岛和下横档岛,这两个小岛上分别建有炮台。在两个小岛的东边水道就是珠江主航道,主航道东侧的山上建有靖远、威远、镇远三座炮台,这三座炮台是整个虎门防御体系的核心,也是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的所谓“虎门炮台”。上下横档岛的炮台和靖远、威远、镇远三座炮台共同构成了虎门防御体系的第二道防线。在上下横档岛再向北2.5公里就是大虎山、小虎山两座炮台,也就是第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上共构筑了大小11座炮台,装备了452门火炮。除了这三道防线之外,关天培还在珠江口和珠江航道上设置了大量障碍物,以阻碍英舰突入珠江口。如此完备严密的防御,再加上4000多名清军官兵的驻守和广东水师战船的协防,似乎虎门的防御应该是固若金汤了。

(关天培构筑的虎门防御体系示意图)

然而,等到道光十一年(1841年)初英军大举进攻虎门的时候,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虎门防御体系却显得不堪一击。1月7日英军开始进攻第一道防线的大角、沙角炮台,虎门之战拉开了序幕。英军只花半天的功夫就攻陷了这两座炮台,伤亡几乎是零。2月26日,英军又开始进攻第二道防线,拂晓发起进攻,下午3点之前已经全部占领第二道防线上的所有炮台。据英方记载,英军伤亡只有5人。紧接着第三道防线的清军眼看不支,主动撤走,放弃了炮台。就这样,英军以近乎零伤亡的代价就完全摧毁了中国当时最好的海防要塞体系。

(英军在虎门之战中从炮台后方实施两栖登陆)

那么,为什么这仗会打得如此窝囊呢?过去,史学家们经常把主要责任归结为坐镇广州的钦差琦善的畏敌情绪,指责他是投降主义,削弱了虎门的防御力量,导致了虎门失守。其实,琦善固然要负责任,在虎门之战中壮烈殉国的关天培一样难辞其咎。因为他所一手设计和打造的虎门防御体系,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和漏洞!

(关天培是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但虎门之战的失败他应负重大责任)

关天培所设计的三道防线,彼此之间距离过远,中间又被珠江和群山所分割,一旦开战,根本无法互相支援。英军进攻大角、沙角炮台的时候,就是从容地先集中火力进攻大角炮台,而沙角炮台隔着海口,根本无法支援大角炮台。而第二道防线更在5.5公里之外,支援更不可能,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两座炮台失陷。而英军进攻第二道防线的横档岛时,靖远、威远、镇远三座炮台的清军也无法予以支援。甚至当英军进攻靖远、威远两炮台时,处于北侧的镇远炮台的火炮也因射击死角无法予以火力支援。而第三道防线又远在2.5公里外,火力兵力投送都很困难。最后,清军的炮台就这样被英军集中火力兵力一个个分头轻松敲掉了。

(关天培最终为自己的错误设计和部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话说回来,关天培之所以会搞出如此错误的设计,归根到底还是他的眼界所决定的。他原先的设想,是针对类似道光十四年的那一次英舰小规模突入珠江的行动。设立三道防线,层层阻击,应该可以让英舰无法冲到广州。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英国竟能远涉重洋,以庞大的海陆军兵力来远征中国。当英军以强大的海上火力配合陆军两栖登陆作战的时候,只顾封锁江面而对陆上防御完全忽略的三道防线的设计就完全抓瞎了。最终,关天培用他的生命为自己的错误部署买了单。我们后人在赞叹他殉国之壮烈的同时,也只能为他的错误而发出一声叹息了……参考文献:《中国历代军事工程》、《中国近代战争史》、《清史列传》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